通脹反利好美股 吼實經濟數據與股市互動 公開捕捉契機操作:本週五或現入市良機|傅允軒
撰文:傅允軒|圖片:新傳媒資料室圖片、Unsplash
全球投資者聞通脹色變,筆者發現絕大多數人對通脹有嚴重誤解。在Google上排山倒海的資訊,一直在向投資者灌輸通脹會利淡股市的訊息;實情卻是,如果通脹是由環球經濟復甦所帶動,對股市及各類有形資產價格,應該是利好而非利淡。
那怕聯儲局會在較後時間,會因應通脹而縮減買債規模,甚至掉頭加息;惟無數的歷史先例表明,美股在加息週期之初,棄債買股的資金將會湧入市場,對股市構成支持 (這裏說的是美股,港股容後再談)。
聯儲局期待通脹
筆者說通脹並不可怕,原因是以現時情況來看,如果美國真的出現通脹,聯儲局可以用的籌碼有很多;相反,面對通脹停滯不前甚至通縮,聯儲局可以採取的措施已十分有限。換句話說,對於美國及美股來說,
只要能給聯儲局加息的空間,通脹一點都不可怕。怕就怕儲局有息加不得,這才是唯一令到通脹變得可怕的情景。
屆時適度的通脹,將會演變成失控的通脹,對全球經濟復甦有極為不利的影響。
因此,投資者需要關心的,不應該是通脹本身;而是在甚麼情況下,聯儲局會有息加不得。
能源價格「原發性」地急升,是導致上世紀70年代末期,令美國接近超級通脹的主要原因;如果以此來衡量當前的大宗商品價格暴升,「原發性」與「被動性」之間的分別,很有可能是左右今天聯儲局貨幣政策的一大關鍵。
若原材料價格急升,純綷是基於經濟復甦帶動需求上升而升,這種「被動性」的上升,或許是聯儲局願意「多等一會」的主因。如果太快減少買債甚至掉頭加息,將有機會令到正在萌芽的經濟復甦由自己一手摧毀。
相反,如果經濟數據差,揭露原材料價格上漲,純粹是由量化寬鬆政策(QE)帶動而引起泡沫,原發性地亂炒一通,那才是聯儲局有加息不得的最尷尬局面。
理論上,今次原材料價格暴漲,是由剛需所帶動的可能性較大;倘若是單純的炒作,大可選擇黃金、甚至比特幣(Bitcoin),沒有必要炒到期銅與期鋁。
從商品價格走勢來看,通脹幾乎必然發生。投資者要關心的重點,應該是代表著經濟復甦的數據,例如美國6月上旬公布的5月份非農數據,才是當前重中之重。
筆者估計,非農數據一出,美股期貨的第一個反應會是錯的,因為這很自然令人聯想到聯儲局「收水」與否的取態,大部分人都在害怕經濟復甦─縱然這個擔心不太符合邏輯。
筆者在3月份及4月份用相同方法賺了一筆:
就是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期貨,因為非農數據較預期佳而先跌一浸,即趁低入市造好,以數據公布後的2.5小時低位作止蝕,作中線持有(5月份因為非農數據差,所以沒有入市)。
在大多數人對經濟復甦與股市之間的互動還有錯誤認知的時候,不知6月4日公布非農數據時,會否再有相同的機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