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營銷仍有必要嗎

退貨營銷仍有必要嗎

投資

廣告

退貨文化近年愈來愈盛行,除顧客受惠外,更有利商戶生意。不論線上網店或線下實體店,有退貨機制的公司生意會較好,因能讓顧客無後顧之憂地購物,間接刺激消費者意欲。假如公司退貨條款較為寬鬆及彈性,長線甚至可多賺20%回報。

疫情期間,更多公司推行可退貨機制,而已推行退貨的便將條款再次放寬,希望帶來更多生意。
可惜隨著疫情退去社會回復常態;加上環球經濟不景氣,退貨文化慢慢由賺錢策略變成一個蝕錢負擔,令商戶生意百上加斤。
其實部分國家推行退貨策略多年,例如加拿大退貨退款早已成為消費習慣;德國消費者的退貨率更高達50%。大至傢具電器;小至衫褲鞋襪等,都可於指定日子內無理退款。
只要消費者保留單據同時貨品並無損壞,除促銷貨品或特別指定貨品外,絕大部分情況都可全數退貨退款。

濫用情況加劇商戶壓力大

暫時全球平均退貨率介乎20%至40%,疫情後數字更開始急速上升。

主要原因是疫情間,大多消費者轉為網上購物;加上商戶放寬退貨條款,令消費者愈來愈懂得善用當中漏洞,濫用情況不斷加劇。
最後,商戶壓力愈來愈大,開始反思是否需要取消或修改條款止血。
大約去年中,有部分大型品牌公司已開始收緊退貨條款細節。
例如H&M、ZARA等連鎖服裝店,部分國家顧客於網上購物後退貨,須額外支付服務費約20至40元。
該服務費除用作支付公司行政及服務費外,ZARA表示收費屬「環保理由」。假如顧客自行到門巿辦理退貨,則毋須付費。
當時大多顧客對類似的新退貨條款感到十分不滿,同時網絡上亦出現不少負評。

然而其後有外國市場研究調查發現,超過一半受訪者均願意自行支付額外退貨費用,以承擔部分物流成本。

消費者習慣模式轉向趨成熟

由此可見退貨文化於疫後有明顯改變,只要退貨費用合理,消費者較重視方便的退貨方法,多於是否需要支付額外費用。
疫情出現數年間,消費者習慣及模式經歷數次轉向,大多轉向都能見到消費者愈趨成熟。
雖然免費退貨退款優勢漸減,亦看似不合時宜,但在某些貨品/巿場上,此消費文化於公司策略上仍有其必要性。
所以重點不在於如何為退貨費用定位,而是如何為不同貨品定位後,再安排特定策略。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我做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