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籌業績|騰訊上季多賺29% 勝預期

4步學懂科技股估值法 為甚麼騰訊現價屬超低估值?

投資

廣告

被港人稱為「股王」的騰訊遭契媽拋售到一股不持。我們作為散戶當然可以跟風拋售科技股,但家族辦公室投資經理徐立言提到,想要做到「人棄我取」,應該在股價大跌後,深入研究科技股的價值,適逢騰訊出新業績,是研究價值的好機會。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am730

徐立言認為,想了解科技股應該留意它的未來,不應糾纏當期或過去的利潤,此文將以騰訊為例,解釋科技股估值方法。

「這是一個極為保守的估值方法,即使省略了騰訊部分資產,出來的估值仍然相當便宜,相信這也是中國股神段永平低位掃入騰訊的原因。」

他提到,可以在以下四步進行估值:

(一)營運現金流

對於所有公司來說,現金流足以決定一間公司的成敗,但對於科技公司來說,創造出來的產品或平台,可視之為一項重大的「固定資產」,在報表的賬面上難以如實計算其價值。「固定資產」所得的現金流,除了用於營運外,亦會用於繼續投資新產品,因此愈多現金流就愈多新產品,新的「資產」又會產生現金流,且具有規模效應。

因此,對於科技股來說,現金流的重要性是在於賭一個未知數,愈多的現金就能創造更多未知,成功機會也會隨之而提高。「由於太多人研究騰訊,致使估值比較高,本質上,騰訊雖然在遊戲上已佔有非常強大的地位,威脅雖有,其優勢並非可以短時期可破。」徐立言補充。

這個優勢可從現金流上體現。騰訊今年上半年的營運現金流,較去年987億元人民幣,稍為下降16%,至829.5億元人民幣,仍然較今年綜合盈430億元人民幣為高,相信集團的盈利質量仍然較佳,但較去年來說,其綜合盈利只是323億元人民幣,其盈利的實力是沒有顯著低估的。

然而每半年約8.5元人民幣的每股現金流(Cash Flow Per Share),相信能保住全年約為17元人民幣的現金流。

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也簡稱自由現金流,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就是「公司可以自由運用的現金」。自由現金流能看出公司產生現金的效率,而投資人也能用它來衡量公司的營運現金流,扣掉資本支出後是否還有足夠的資金。對科技股來說,現金流代表著有更多研發的彈藥。

(二)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營業額

若以騰訊為例,這分部主要的收入是來自微信支付及雲服務方面。

因此,這個項目就是主要代表騰訊在這兩面發展速度,如果增速超過網絡廣告及網絡遊戲,反映內地打擊遊戲對騰訊影響有限,而當季的業績也不會出任何大差錯。

騰訊今年上半年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收入增長達40%,遠遠高於遊戲業務增長12%,故能夠逐步分擔起遊戲的依重。這對公司於遊戲上的監管愈趨嚴重下,其相對受的影響會更少,業績也可能仍然較快增長。

(三)於上市投資公司(不包括附屬公司)權益的公允價值

由於這部分在報表上並沒有展現,主要是以金融資產及聯營公司入賬,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到,騰訊的實際價值和列賬價值的差異,亦可了解資本市場對其所投資項目的前景的好壞。

至今年上半年為止,這部分金額達到14,459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底12,049億元人民幣上升,亦遠高於所有投資(包括未上市公司)賬面4,427.35億元人民幣的金融投資。

即使3月之後內地相關科網股大跌;加上騰訊投資甚多的教育行業,受到可能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的賬面損失,但由於美股投資仍然表現不錯,因此彌補一定損失;加上賬面入賬保守,影響仍不算大。

(四)遞延收入

不少科技股均有遞延收入,當中騰訊遊戲業務收入主要是預收的,其遞延收入主要包含遊戲業務未攤銷的預付代幣或充值卡、虛擬道具等。這個項目的增長,稍後亦會反映在營業額上面。

從這個項目增減上,可以留意到集團未來的增長動力是否仍然維持並消耗。騰訊在今年上半年遞延收入為962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底的828.27億人民幣,高出16%,足可證明集團暫時增長率仍可維持20%。

騰訊估值:

我們得出了上市投資公司公允價值14,459億元人民幣(17,351億元),由於淨現金為負數,我們不作計算,故按市值41,875億計算,實際計算現金流的價值24,524.2億元,至於集團半年現金流為829.56億人民幣,年化為1,659.12億人民幣(1,991億港元),為得出價值與現金流比率約12.31倍,至於年初至今遞延收入增長率16%,「價值成長比」僅0.77倍,低於1倍,故估值仍低。

最近,官媒批評騰訊的業務命脈遊戲為「精神鴉片」,但騰訊仍拋出「雙減雙打」的新措施緩解了現象,相信官方和公司的討論仍繼續。惟騰訊也逐步通過出海減緩了內地市場監管的影響,相信騰訊也是在買時間,令問題的嚴重性降低,相信最終隨著不斷的交戰之下,令問題逐步落幕。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