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負資產數字急升 目前情況肯定差過2003年︳Anthony專欄
讀者來信
Anthony Sir你好,負資產數字急升,有報導說超過4萬宗,又有報導說如果計及發展商二按等等,甚至超過8萬宗,直迫2003年的水平,你覺得現時的情況與2003年的情況那個更差?
回覆讀者來信
肯定是現在比2003年差!2003年我們見到政府有決心救市,有希望!2024年我們見不到政府有決心救市,看不到希望!
分別1:2003看到危機 VS 2024看不到危機
2003年我們非常重視負資產危機!記得當時不少業主負債壓力不堪負荷,跳樓燒炭輕生個案不斷,加上當時流行遊行示威,很多小業主上街抗議,亦是後來七一遊行其中一個觸發點。同時銀行體系亦出現危機,政府意識到情況嚴重,積極救市。
2024年我們看不到負資產危機!過去兩年負資產個案急升,但仍未見到政府表態要扭轉局面,相反只是約見銀行代表,勸喻他們若供款人準時還款,不要因為資產價格下跌Call Loan,非常消極。
分別2:2003救市政策 立場清晰 VS 2024沒有救市 立場模糊
2003年經濟陷入低谷,政府積極地推出一列即時的、立竿見影的救市措施,包括孫九招等,立場清晰,加上中央開放自遊行,經濟頽勢即時扭轉。有評論說當時落藥太猛,導致後來樓價急升。
2024年經濟同樣陷入低谷,政府卻沒有救市,政府官員例如財爺也立場模糊,不同場合,有時說樓價仍然高企,有時說樓市已回穩,期望市民有正面預期,即是想樓價再跌還是見底回升?何謂訊息明確?看中央政府就知道!
之前是房住不炒,現在是止跌回穩,救市措施強而有力,去庫存的目標非常明確,除了降準、減息、提高按揭成數、撤辣等刺激需求,同時明確地減少供應,見到決心。因此國慶以來國內主要城市氣氛明顯扭轉,市民見到國家止跌回穩的立場清晰,就有信心!
相反香港政府官員一直含糊不清,記者問會否救市,就說樓價仍然高企,記者問負資產嚴重,就説樓市回穩,經濟好轉帶來購買力,前言不對後語,試問小市民何來置業信心?中央都決心救市去庫存,要止跌回穩,為甚麼港府唱反調?
分別3:2003量入為出 應對危機 VS 2024千億赤字 懶理目前
一直以來香港奉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致力避免赤字,這個原則已寫進《基本法》!然而自從疫情過後,忘得一乾二淨,過去幾年香港面對千億財赤,財政儲備僅餘幾千億,只夠吃老本幾年,當被問到財赤,最常見的回應是對未來有信心,致力打造乜乜中心、物物樞紐等等,講十年廿年後的夢想,先勿論能否成功,現時面對的困難呢?看零售餐飲業就知道,明天就結業了,談甚麼夢想?例如交椅洲人工島CBD3,足以花光所有財政儲備!現在CBD1的商廈空置率高企,CBD2商廈甚至要研究改做青年宿舍,為甚麼還要花光財政儲備強推交椅洲人工島CBD3?住宅庫存多到可以壓跨樓市,壓跨經濟,為甚麼還急於推交椅洲?航天城?
有網友說筆者…短視!疫情至今捱了5年了,還有等10年?20年?要不你下個月起先唔好出糧,等乜乜中心落成再開飯?
總結來說,2003年雖然經濟差,但最少見到政府救市決心,再加上沒有地緣政治危機,我們見到希望。今天2024年經濟同樣差,卻見不到政府救市,只聽到乜乜中心、物物樞紐,只聽到官員說對前景有信心,還有一大堆看似正面的經濟數據,反駁又反駁,否認又否認,見到身邊大中小企不斷結業,不斷虧損,資產貶值,被歐美割韮菜,我們見不到希望。
期望政府不要再聚焦長遠夢想,夢想是要有的,但是明天還是要生活要開飯,短期刺激經濟措施更重要!最快可以做到的,是明確地減少供應,刺激樓市止跌回升,激活樓市、釋放資金,整個金融市場、實體經濟、政府財政等都能受惠,很簡單…只需要像中央政府一樣,明確的帶出救市訊息,減少供應就可以了。當有記者問到市民難上車的時候就跟他們說,有進化的置業階梯,不同類型的資助房屋,要多便宜有多便宜,個個都可以買樓上車安居樂業。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