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留山將全線結業 60年老店曾擁300店 中資入主後債築高台、業績大跌

投資

廣告

香港老牌甜品店許留山是不少香港人的童年回憶,但最後一間位於油塘的分店只營業至本月底。面臨即將全線結業的許留山,全盛時期共有300間分店、兩度進軍台灣,但如今被指經營不善、債築高台。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許留山網站截圖

許留山以招牌的芒果類甜品聞名,有網民認為,許留山的「死因」是:

愈來愈難食,但愈做愈多花款時,水準愈來愈下降,難食到入唔到口,已經十多年無幫襯。

不過,也有人表示不捨,「幾十年老字號,買少見少,童年回憶」。

60年代做涼茶起家

許留山於1960年代起做涼茶起家,創辦人許慈玉以父親「許留山」為店舖命名。

許慈玉起初在元朗推車賣傳統涼茶、龜苓膏、芝麻糊等傳統食品;70年代正式開店,兼賣椰汁、糖不甩、果凍等甜品,甚至會賣蘿蔔糕等小點心。

在當時電視機還未普及的年代,許留山將電視機及唱片機引進店內,吸引客人邊喝涼茶邊看電視,一度成為市場潮流。

90年代,許留山推出芒果西米露、芒椰奶西等一系列的芒果甜品,廣受消費者歡迎。

其後,許留山以特區經營方式開拓業務,在巔峰時期,僅在香港已有逾40間分店,同時在內地、台灣、馬來西亞、英國等地開設逾300家分店,一度發登上國際舞台。

兩度進軍台灣

台灣媒體報道,許留山比台北永康街的芒果冰還要早聞名,曾於2002年及2017年兩度進軍台灣,但每次不到3年就敗走。

報道指出,帶挈許留山急速擴張的是手搖杯版本的甜品,並形容為「創舉」。在2000年,許留山還將原本的甜品、冰品做成手搖杯版本,帶起將甜品拿著、邊走邊喝的風潮,令其紅遍各國。

台灣美食家費奇認為,疫情、經營不善導致紅極一時的甜品店,敵不過時代的浪潮。

「市場上甜品的選擇太多,也愈來愈難做,尤其年輕人不只追求美味,還要『打卡』,而且產品還夠新,才能一直製造話題,市場競爭是相當激烈。」

多次易手 管理層水土不服

法庭於今年5月,曾向「許留山食品製造有限公司」頒清盤令。早前報道揭發,許留山於2019年5月至10月期間,6間分店欠租,去年7月及今年1月,債權人申請清盤;2019年底至2020年初關閉了十多間分店,財政問題備受關注。

分析指,企業管理不善,多次轉手令管理層水土不服,導致業績每況愈下。

許留山在2009年打入馬來西亞市場後,將全部股權賣給馬來西亞投資公司Navis Capita;2015年,Naivs Capital再以5億元將許留山賣給黃記煌母公司煌天國際,煌天國際更透露,計劃為許留山上市集資,但計劃泡湯。

其後,煌天國際將黃記煌控賣給百勝中國(09987),但不包括許留山。許留山仍受疫情影響,生意未能起死回生,繼續深陷債務危機。

(圖片來源:許留山網站截圖)
(圖片來源:許留山網站截圖)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