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上市 阿里值博率降低 買螞蟻沽阿里是最好的策略 原因是…|悟知
撰文:悟知|圖片:AM730
讀者在香港見到的所謂金融科技,在市民應用的層面,可以說完全是垃圾。
用智能手機遞交文件、影相及預約,這只是將以往人手處理的步驟電子化,就好似工廠由人手轉為機械手臂一樣,只可以說是電子化。
在筆者眼中,跟金融科技完全拉不上關係!事後,用家一樣要看銀行職員「睇你唔起」的眼光,一樣要不停等待補交文件;一樣要無限聽電話錄音才能有人接通電話,一樣有錢想你借錢、無錢要你還錢。亳無改變!
試想一想,如果讀者的日常生活全部跟滙豐銀行掛鈎,即是除供樓、供車、出糧外,讀者坐車、睇戲、食飯、打波、夾錢食飯、叫車、給利是、買保險、投資、交學費、儲蓄、買衫褲及買水果,全部也用滙豐銀行的工具。
那麼滙豐銀行擁有讀者的資料,較讀者本身的還要多及詳細,這麽一個人的日常習慣行為,就會變成數據。那麼有何用?
滙豐銀行知道讀者每個月3日出糧,七日內就全部消費掉,每朝8點起床,固定去某些食店,滙豐銀行就會在每個月的1日至10日,主動將讀者喜歡的資訊及廣告,直接傳送到讀者手機。
每朝7點至9點推送最新早餐優惠到讀者手機,只要讀者隨手按兩、三個鍵;刷完牙,早餐就送到讀者家門口。
到了月中知道讀者已經又成為「月光族」,體貼地送上低息借錢廣告,同樣只需要按數個鍵,真金白銀就立時存入讀者戶口,可以立即再叫多個早餐。
這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背後主要原理是數據。試想一想,一個人的資料已經做到這個效果,如果是10,000人呢?1億人甚至10億人呢?
大數據遍地開花
按數個鍵立即成功借款,原因是這例子中的滙豐銀行已經有較讀者本人更多的了解與資料,根本不需要讀者提供文件,再例牌式地黑口黑面送讀者走。
數據的資料,較讀者本人提供的資料更真實有用,所以不必讀者再提供資料,再無謂地循例審核。
簡單一點,就是數年前開始聽到的「大數據」,在應用層面上內地已遍地開花。可悲的是,香港未能看到這方面的提升。
金融科技這一點毫無疑問值得擁有,卻有一點令人擔心。那就是,能不能相信阿里巴巴(09988)創辦人馬雲會向全世界送禮?
螞蟻集團趕在這個時候上市,很可能有其他意義,如果又有「巨無霸」上市是大市的警號,可以點做呢?
還記得數月前得知螞蟻集團準備上市,文章也有提過阿里,並指可買入螞蟻集團,沽空阿里,似乎就是最好的短線策略,同時也可防止美國總統大選後的不明朗局面,又可以不被馬雲割韭菜。
更多螞蟻集團的資料,可在筆者YouTube頻道收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