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專訪:香港不能再承受高息
香港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上升1.8%,雖符預期,卻是自2023年第三季後新低,按季更跌1.1%。期內私人消費開支跌1.3%,貨物出口增長減慢至4%。同時調低了全年GDP增長預測,由2.5%至3.5%修訂至僅2.5%。
另外,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由去年底的147.21跌至上週五(12月6日)的138.38,跌了6%。由高位約190計,更跌約三成。股市方面,今年全球多個股市如美股、日股、台股、印度股市等都先後創歷史新高,惟港股今年雖有升幅,但相較2018年歷史高位仍有很大距離。
BNO Visa ︳15萬人移英 35萬勞工短缺
盛智文認為香港當前景況,主要是兩大原因造成,第一是人口流失。他說:「自BNO Visa推出後,香港有約15萬人移居英國,並出現約35萬的勞工短缺。」
人才計劃填補勞工缺口
然而,香港推出各種吸引人才計劃,包括高才通、優才計劃、專才計劃等以作應對。
事實上,單是今年首十個月,本港收到各類人才計劃合共近18萬宗申請,當中12萬宗獲批,約有75,000人已來港。其中高才通獲批個案達34,360宗,絕大部分屬內地人申請。
加上不少內地企業來港發展,盛智文指出他們公司最近便租出商業樓層予內地商家,當中包括一家重慶火鍋店、一家雲南米芝蓮一星餐廳、還有一家來自北京的卡拉OK企業。
正因為香港不斷有內地「新血」填補,故他不太擔心人口缺失的問題;反而他真正擔心的是第二個原因,息口高企。
香港不能再承受高息
美國為應對高通脹,2022年開始,短時間內大幅加近5厘息。香港在聯繫匯率制度下,不得不跟加息。
借貸成本上升,不但重創本地樓市,商家及中小企都受累。而加息後美元強勢,人民幣貶值,反令港人北上消費,進一步削弱本港經濟。
盛:特朗普上台香港難捱
香港控制不了息口走勢,盛智文擔心明年特朗普正式成為美國總統後,香港將更難捱。特朗普主張減美國企業稅,對其他國家則大幅加關稅。早前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稱會對內地加徵10%關稅,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則加徵25%。「特朗普如一意孤行,恐怕通脹會捲土重來,到時美國不得不再加息。香港已不能再承受更高的息口,人人寄望利率下跌,市場才能返回正軌,加息勢將再次損害香港。」盛智文說。
另外,美國有機會就政治議題,取消香港不同於內地的特殊貿易地位。他認為香港要有B計劃,後文將再詳細講解。他形容香港尤如飛行中的飛機,現正遇上氣流,惟最終可安全著陸,皆因香港仍有很多優勢。
大灣區GDP直逼世界第9位
盛智文認為,香港最大的優勢是背靠祖國。大灣區11個城市中,有香港、澳門、深圳及廣州四個主要城市,均在1.5小時生活圈內,合共超過8,600萬人口。2023年大灣區GDP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規模已超過加拿大、南韓、澳洲等發達經濟體,更直逼全球第九大經濟體意大利。「假如香港只是單純一個內地城市,就沒有價值,但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有獨立司法,實行普通法,貨幣自由流通,可以在全球集資,這使香港地位變得更獨特,成為海外企業拓展內地市場的重要橋樑。」盛智文說。
此外,香港教育水平名列前茅,根據《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2025》,全球排名首100間大學中,香港佔了五席。盛智文認為這有助吸引更多精英來港,在港發展科研。既然香港有如此多優點,為甚麼現在經濟仍無起色?
盛:外媒唱衰 影響香港經濟
盛智文解釋,由於坊間有很多關於香港的負面資訊,雖然近年港府積極宣傳香港,把香港好的一面展現出來,但仍是徒勞無功。「人們只相信肉眼看見的事,外國媒體經常報道香港及內地的不好,其實很多人根本沒來過香港,他們信以為真,以為香港很危險,直至看到香港真實一面,才驚嘆『這不是我認知的香港,原來香港這麼好!』。」盛智文說。
既然無法改變他人的觀點,盛智文認為香港人不宜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應該做好自己,享受生活。當其他人看到香港的好,自然會重投香港懷抱。
斬釘截鐵不回加拿大︳盛:子孫都在這裏
盛智文生於德國,童年在加拿大生活。上世紀70年代,年僅19歲的他初來香港做生意,已看到香港低稅率、華洋共處等優點,當時已覺這個小城市充滿發展潛力。後來與太太一起遷居香港,自此植根香港。
他亦很早返回內地發展,直言45年前已踏足內地,第一個辦公室設在湖南長沙。他憶述:「當時沒有電,甚至沒有食物。在鄧小平年代宣布要把深圳發展成為特別經濟區,我還以為說笑,誰知時至今日,深圳已貴為科技領先之地,這太神奇了。」
由於看好中港的經濟前景,盛智文於2008年放棄加拿大國籍,入籍香港,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及回鄉證。
近年不少人移民,問到盛智文會否有舉家重返加拿大的打算,他斬釘截鐵地道:「不會,我的家人都住在香港,子孫都在這裏生活,他們在這裏讀書,會說普通話及廣東話。這是我們的家,不會有第二個家。」
他更透露打算在香港成立家族辦公室,未來會在港投資更多。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