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能否東山再起
目前可以較為相信的是,華為新手機上傳和下載速度,都達到了5G水平,但官方並不鼓勵和支持以5G芯片進行宣傳。
與此同時,芯片國產了超過90%,基本可以確認作為大腦,國產已經實現了量產。
華為目前的芯片達到或接近7納米技術,距離最尖端技術還有一段距離,市場認為還有三至五年的技術差距。
不確定的是,生產Mate 60 Pro的芯片成本究竟有多高,以及產量能否足夠。
美國有業界人士向媒體透露,芯片的良品率只有10%。
也有研究公司表示,華為和其供應鏈確實可以做出一部分高質量的芯片,但真正實現數百萬保持質量的產品,將會非常困難。
當然,更多的機構表示,華為新手機,已經論證了其芯片技術出現重大突破。
伴隨著衛星通話技術全球首發,在某些技術甚至領先全球。
從真實銷量看能否量產
筆者不太相信華為新手機無法量產,畢竟只需要一、兩個月,看真實銷量數據就可以論證,而龐大的用戶使用體驗,也不太可能被隱瞞。
當然Mate 60 Pro的利潤率,很可能比不上iPhone新一代手機,其研發成本,甚至可能需要靠華為中低端手機的利潤補貼。
華為最大的挑戰,也不是比併下一代芯片的技術,而是如何擴大市場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讀者也許很長時間沒有更換手機,旺角某以炒賣新型號手機出名的廣場,也已經不復當年盛況。
目前市面上介乎2,000至8,000元價位的手機型號,都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場景。
甚至在一些硬需求,例如電池持續時間、手機發熱、高低溫手機使用壽命等;中低價手機表現比高端機更好。
儘管也有一些廠商選擇開闢新戰場,如摺叠屏、弧形屏幕、人工智能(AI)識別拍攝等,目前也沒有成為主流,更談不上顛覆。
華為手機曾經是和蘋果高端機市場可以一較高下的中國品牌,並在全球範圍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美國的技術封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華為拓展,讓蘋果在新品缺乏亮點下,依然能擴大到市場分額。
用戶習慣iOS系統時間愈長,轉至其他手機系統需要愈高的學習成本,形成了蘋果手機的生態壁壘,華為要重奪市場並不容易。
當然,美國政府可以禁止美國人購買和使用華為;中國或其他國家也可以禁止民眾使用外國手機,然而這並不符合市場規律,最終也會重新開放。
華為相信也明白,繼續投入芯片研發很重要,但也需要用心研究解決手機的普遍通電;否則,容易被拖入芯片競賽,而失去了市場和用戶。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