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技術比較 自體與異體CAR-T是什麼 為何能解決抗藥性問題?|蔡嘉民
撰文:蔡嘉民| 圖片:Unsplash
CAR是一種基因工程技術製造的人工受體分子,它可以賦予免疫效應細胞(如T淋巴細胞)針對某個靶點抗原表位的特異性,從而增强T淋巴細胞識別抗原訊號與活化的功能。
創新性免疫治療技術
作為創新性的免疫治療技術,CAR-T細胞療法從誕生之初,就展現了超高的初次緩解率,大多數接受治療的晚期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都可以達到有效的緩解率,高達90%或以上。
目前,CAR-T療法的研究方向,主要分為自體CAR-T和異體CAR-T兩大技術,而其中自體CAR-T技術較為成熟,譬如美國已有數款療法獲批上市。
自體CAR-T的原理為醫生需要從患者外周血中取出T細胞,然後通過體外基因工程在T細胞表面表達針對癌症抗原的CAR,然後將增殖後的細胞輸回患者體內。
同時,患者亦須接受預處理化療,通常醫生會使用環磷酰胺或氟達拉濱等化療藥物,來減低排斥反應,以提高療效。
自體CAR-T的最大優勢就有效性較高、排斥反應較低、無道德倫理問題等。
但缺點卻是價格昂貴(20萬至50萬美元)、耗時長久(製備時間至少兩至三週),甚至乎部分患者因身體情況,導致無法自身提供足夠的T細胞,也是障礙之一。
於是近年不少研究便轉向異體CAR-T技術。異體CAR-T細胞是使用同種異體來源,或是從iPSC來源的T細胞制備而成的CAR-T細胞,又被稱為「現貨」(off-the-shelf)和通用型。
在普遍情況下,是從健康的捐贈者體內,收集T細胞或直接使用幹細胞來源的T細胞,然後經過基因工程,消除引起免疫排斥的基因及裝載CAR。
異體CAR-T的優勢是價格相對便宜、時間便捷、更容易重複治療或解決抗藥性問題。
但是異體CAR-T同樣也有缺點,包括異體細胞有機會對宿主進行攻擊。
另外還有副作用比例和嚴重程度均較高,而且療效暫時不及自體CAR-T。
自體CAR-T臨床表現較佳
目前,全球不同的藥監部門已經審批了多達300個以上的CAR-T細胞治療臨床實驗項目,部分產品已上市生產。
暫時而言,自體CAR-T的臨床表現較佳,但是異體CAR-T通過更多研究,將來有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
筆者相信,在全球眾多科學家及學者的研究下,生物技術應可持續不斷突破,癌症或許終有一天會變成「可治之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