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指標】個個都話泡沫?高盛派定心丸:9大指標顯示有排都未爆!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Unsplash、iStock
該行認為現在比起90年代末科網爆破或2008年金融危機安全得多,又提出9個關鍵指標,解釋為何投資者不應過度擔心泡沫爆破。
1. 股市上漲驅動因素
高盛指,在諸如1990年代末的互聯網熱潮之類的泡沫中,投資者均在缺乏理性基礎的情況下推高了資產價格,並且擔心會錯過資產而引發購買狂潮。
過去幾年,特別是科技股的價格上漲,的確令人印象深刻,但上升幅度不及90年代後期爆發性上升那樣極端。
但今次科技公司股價上漲,主要是基於超強的增長力和基本因素,這些公司的收益遠遠跑贏大市。
2. 股票風險溢價
高盛表示,在90年代後期的泡沫中,投資者對經濟增長充滿信心,以至於他們即使靠持有債券便可以獲得高達6.5%回報,他們仍寧願買入收益率僅為1%的股票。
而目前利率在歷史低位水平,以及在前景看俏的情況看來,意味股票風險溢價(ERP)較高,即是投資者在買入股票方面更具正當性。
3. 市場集中度提高
高盛表示,Facebook(美股代號:FB)、蘋果(美股代號:AAPL)、亞馬遜(美股代號:AMZN)、微軟(美股代號:MSFT)和Google(美股代號:GOOGL)等公司的主導地位越來越穩固,市值幾乎是印度年度GDP的三倍。
但這種集中度反映了強勁的基本增長,而非僅僅反映了對未來回報的希望或承諾,這表明目前的資產上漲較以往更具可持續性。
4. 散戶參與度增加
今年1月份分生的GameStop(美股代號:GME)事件令散戶的的力量引起華爾街注意。
高盛形容業餘投資的增長令人嘆為觀止,但資金湧入市場只是過去資金流出後的回流而已,此外,目前為止,該行沒看到風險非常高的散戶大比例持倉現象。
5. 信貸寬鬆
歷史證明,泡沫通常是在利率較低且有充足流動性的時期內醞釀的。目前美國的利率是有史以來最低的,實際利率更跌入負值。
但高盛表示,投機性的泡沫通常伴隨的是高風險債務及家庭儲蓄減少,但今天情況並非如此。在疫情期間,美國家庭已經積累了約1.5萬億美元的儲蓄。
6. 企業瘋狂併購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興起令投資者擔心泡沫出現,因為泡沫通常在監管寬鬆和瘋狂交易下醞釀。不過,高盛認為這些活動資金佔市值的比重並不大,而且基數很低。
此外,目前還沒有看到廣泛的放鬆監管措施,以使整體債務水平顯著上升。根據股票市場的市值進行調整後,公司融資活動和收購的總體水平並不算過高。
7. 新技術熱情
市場泡沫通常是由對新技術的熱情所驅動,例如在科網股爆破時代的互聯網。不過,高盛表示,儘管目前科技股和節能減排相關板塊確實在蓬勃發展,但這些公司股價若然出現下跌,亦不會導致大規模倒閉潮,因為這些公司大多數仍是有利可圖。
8. 經濟週期
通常泡沫都是在經濟周期的後期積累,包括日本泡沫、互聯網泡沫、美國次貸泡沫。然而,高盛認為,去年3月至9月股市的反彈,是典型的牛市啟動階段,投資者開始出現「希望」,而目前股市是處於新周期的「成長」階段,因此進入新一輪熊市的風險不高。
9. 審計醜聞和違規行為
最後,通常泡沫伴隨的是審計醜聞或明顯的違規行為,例如2001年的安隆事件、2008年的雷曼破產等等,但高盛表示目前尚未發現類似的事件。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