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推薦】AI貸款平台Upstart 瞄汽車市場 業務創新高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Getty Images| 資料來源:業績報告
始創人耶魯退學 創立Upstart
始創人之一Dave Girouard於密歇根大學修讀完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後,1994年加入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擔任產品經理,兩年多後轉至軟件公司Virage。
2004年投身網科界少林寺Google,當時Google仍未上市。 Girouard行事作風可用一個字形容,便是快,尤其在決策及執行方面;在Google任職期間,先後負責過不少重要產品的銷售及推廣,如Gmail、Google日曆、Google文件等,傑作是成功開發雲端應用程式,在業內奠定競爭優勢。
作為Google的老臣子之一,Girouard於2012年決定放棄副總裁要職,自立門戶創立金融信貸公司Upstart。 新公司不單獲得老主僱Google旗下創投支持,還吸引另外兩間創投企業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NEA)和Kleiner Perkins投資。 共同創立Upstart的還包括當時年僅21歲的華裔移民人Paul Gu。
年紀輕輕的Paul Gu同樣大有來頭,原本可在耶魯大學修讀的他選擇退學,並獲得矽谷名人Peter Thiel,旗下基金Thiel Fellowship頒發10萬美元獎金資助創業。
Peter Thiel向來投資初創眼光獨到,同時認為傳統高等教育箝制創意,尤其學費高昂的著名學府,所學的與所付出的根本不成正比。 故此,2011年成立了另類獎學金計劃Thiel Fellowship,吸引年輕人發揮創業創意,成功獲獎的不單只有財力支持,同時會有企業營運指導及提供人脈資源,由科學家至投資者都有。
Paul Gu擅長統計學及財務學,獲獎後開始利用數據做實驗,期望建立一個營運模型可推算個人未來收入,幫助缺乏信貸紀錄的千禧一族。 他們未投入社會工作已因為學費等開支而背負沉重債務,若然能幫助目標客群降低借貸利率,又或為信用卡債務進行重組,以減低利息支出,將會是一門大生意。
因為加入Thiel Fellowship,Paul Gu結識了Google前高層Girouard及 Anna M. Counselman。 三人相信將其營運模式融入Upstart,便可幫助千禧一族以更合理利率水平取得貸款;銀行夥伴可獲新客戶之餘,同時更有效地控制信貸風險,毋須依賴過時而死板的風險計算模式。
比傳統平台多批兩成七貸款
三人一拍即合。Paul Gu目前率領20人團隊,利用人工智能及機械學習等技術,對非傳統數據如大學主修學科、過往工作紀錄等分析,對借貸人進行風險評估。結果,透過Upstart所採用的人工智能運算平台,成功獲批貸款的申請者數目比傳統風險評估模式多出兩成七,平均獲批信貸利率亦低出16%。 信貸額度由1,000至50,000美元;貸款利率介乎7至36厘,視乎借貸人的信貸風險評分。
數據亦證明, Upstart的人工智能不存在濫批的情況;相反,比起傳統信貸風險模式更有效找出傳統銀行不願接受的高質素借貸人。 就以2020年第三季為例,Upstart批出貸款宗數有81,000宗,按年增加26%;期間借貸人延誤還款的佔比約5.6%,遠遠低於其他網上貸款同業平均約11.4%。
公司現時收入,主要來自銀行夥伴的轉介收費,銀行夥伴有十個,其中以Cross River Bank為最大夥伴,佔截至2020年9月底止九個月收入達65%。 2018年批出貸款宗數有11.4萬宗;2019年大幅增加88%,至21.5萬宗。
2020年雖然受疫情衝擊,但首九個月批出貸款宗數仍上升30%,至17.6萬宗,透過全自動化批出的佔比達69%。 2017至2019年收入分別為5,728萬、9,931萬及1.64億美元;2020年首九個月收入1.46億美元,按年增加44.3%。盈虧方面,2017年至2019年分別錄得虧損771萬、1,231萬及46萬美元;2020年首九個月扭虧為盈,賺495萬美元。
下一站:汽車貸款市場
Upstart的成功,吸引不少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上門,讓其借殼上市。惟Girouard將一切被收購建議拒之門外,堅持要透過首次公開招股(IPO)模式上市。
2020年12月中終於達成目標,按招股價範圍介乎20至22美元公開招股;最終以下限20美元定價,發行900萬股連同股東出售約300萬股舊股計,合共集資2.4億美元。 首日掛牌開市報26美元,高見30.01美元,收報29.47美元,較定價47.3%。
包銷商悉數行使認股權,令公司額外籌得約3,600萬美元。 目前主攻個人貸款市場的Upstart已經有新目標,瞄準汽車貸款市場。 集團最近已率先在科羅拉多州試水溫,計劃2021年內推廣至全美其他州份,很可能帶領業務闖向另一高峰。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