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能回復正常是「幻想」美國科網公司已經「炒過龍」中國生態圈競爭更激烈

美國經濟能回復正常是「幻想」美國科網公司已經「炒過龍」中國生態圈競爭更激烈

投資

廣告

美國科技巨頭FAANG,Facebook(美股代號:FB)、Apple(美股代號:AAPL)、Amazon(美股代號:AMZN)、Netflix(美股代號:NFLX)、Alphabet(美股代號:GOOG) ,加上Microsoft Corp (美股代號:MSFT)及Tesla(美股代號:TSLA)等股價持續跑贏大市,而這些美國的科技及工業巨頭近年一直壟斷全球,但在疫情後股價過度反彈似乎已經「有燶味」。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Getty Iamges
現時美國有不少聲音認為當局要設法制衡這些公司的過度發展,中環資產投資總監譚新強表示「現時很多人都擔心要控制他們的權力,尤其是社交媒體(social media)般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公司,例如反壟斷法(Antitrust Law),但這些公司直到現在還是unfettered(不受約束)。」

幻肢效應經濟不會重回正常

面對全球化,龍頭公司一直想「搣甩」單一國家的味道,但問題是公司仍然受到美國的軍事及制度保護,但經過新冠肺炎後,美國國勢是否能繼往開來仍是未知之數。
譚新強指「新常態」下許多人仍然崇拜著「舊日支配者」,未曾意識到「過去」已經過去,情況就像幻肢(Phantom limb)一樣,盲目炒不同公司能恢復以往的營運情況,「例如有些軍人被地雷炸斷了腳,但好像仍然感受到腳的存在;又例如明日之後和流浪地球電影,太陽燒完了,人類仍寄望太陽會回來,但其實並不會。」

他補充,現時股市熱炒的其中一個假設是經濟即將重啟,即將「back to normal」,但其實很大可能不會。
在美國實體經濟經歷重啟失敗之際,股市相對上仍在高位,最大的原因是有聯儲局為股市背書,美國「印鈔」支持前線經濟,即旅遊業、娛樂、運動等;再加上給予市場虛假的希望(false hope),令投資者相信經濟很快可以重開,以支撐股價。
他強調這是在會計上的造假(Fraud),「依家買定機票,會計上是有收入,但實際上沒有人乘搭,這和瑞幸咖啡造假在本質上沒有分別。」
而這種派錢方法不可能持續,投資家Howard Marks在最新的致股東筆記中表示,這次牛市是建立於聯儲局向市場注入的流動資金,以及財政部的刺激撥款的樂觀心理,假設這些救市將令基本面恢復,不會導致任何蝴蝶效應,但這批推動牛市的流動資金最近卻正在縮水。

早前美國財政部的額外每週600億美金的失業撥款,將在7月底完結,但經濟未能重啟令政府「美夢落空」,美國經濟大蕭條基本上已成定局。

美國經濟能回復正常是「幻想」美國科網公司已經「炒過龍」中國生態圈競爭更激烈
美國科網公司的市盈偏高。

中國國家保護孕育科網巨頭

相較疫情纏身的美製巨頭,內地的科網巨頭發展勢頭更強。「中國的生態圈比美國小,無論你說中國有智慧、直覺準確還是保護主義都好,但不讓美國龍頭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才能夠創造中國自己的生態圈。」
雖然只佔世界整體市場的兩成,但仍有領頭羊像字節跳動及Zoom(美股代號:ZM)般能夠跑出,即使受到各方的打壓,單靠國內市場其實已經商機處處。

「中國人口是美國四倍,STEM(理工科)畢業生人數是美國的八倍,更不用提美國的STEM畢業生有一半是亞洲人,當中一半是中國籍;一半是印度裔。」

美國經濟能回復正常是「幻想」美國科網公司已經「炒過龍」中國生態圈競爭更激烈
譚新強指美國經濟重回正常是幻想。

他點出Google等美國科技公司內部都有接近一半是亞裔員工,無論是綠卡(美國永久居民)、工作簽證還是「竹升仔」。大量中國理工人才,在中國經濟彎道超車美國中起到重要作用。
雖然美國龍頭公司橫行世界,但譚新強表示中國的生態圈在近幾年競爭比美國更為激烈,在激烈競爭下產生了一些新公司,某程度上這些公司的生意模式或創意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有Amazon,近年才有Shopify(美股代號:SHOP)的出現為其霸主地位帶來一些挑戰;反觀在內地以為淘寶一統天下,怎知跑出個美團點評(03690),京東(09618)都死唔去翻生,還有拼多多(美股代號:PDD);以為騰訊控股(00700)的微信一家獨贏?又有個抖音出來,美國邊度有?」

美股延伸閱讀:
巴菲特老了?股神身家大縮水 富豪榜第4位變第8位 巴郡最新持倉曝光
地產基建股外 美股5大另類穩定收息股 美國軍工製造商、奶粉股都穩定有息收?
他繼續補充,Snapchat(美股代號:SNAP)徒有挑戰者勢態難與Facebook及Instagram周旋,在中國競爭雖小,但挑戰者絕對有能力實現「下剋上」。

美國經濟能回復正常是「幻想」美國科網公司已經「炒過龍」中國生態圈競爭更激烈
Facebook已經是最後一間成長為巨型企業的科網公司。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