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成本率 透視財產險賺蝕關鍵
要聞:
2013年8月業績期,內險股交出驚喜業績,部分股份中期純利按年錄得逾50%增幅。但論績後股價表現最標青者,反而是純利增幅僅得16.8%的中國財險(02328),於業績公布翌日(8月27日),其股價連升八個交易日,最高升幅達16.6%。其股價能跑贏對手的最大關鍵,正是優於預期的綜合成本率。
在分析壽險業務時,市場多用內含價值(EV)及新業務價值(NBV)來衡量企業的投資價值;至於財產險,則會留意綜合成本率。 綜合成本率是用來評估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這數字是賠付率(loss ratio)及費用率(expense ratio)之和,前者是已發生的賠償損失金額與滿期保費的比率;後者則是承保費用、一般行政及管理費等開支與已簽保費的比率。 例如中國平安(02318)的賠付率為60.2%,費用率是35.3%,將兩者相加,便得出其綜合成本率是95.5%。
100%為盈虧分界線
將100%減去綜合成本率,便是財產險的承保利潤率。綜合成本率愈低,財產險業務利潤便愈高。 一般來說,綜合成本率低於100%便是賺錢;高於100%則會虧損。 在2013年中期業績中(見右圖),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為同業之間最低,同比升幅亦是最少,成為其股價上升的催化劑。 然而,這次業績中亦藏有隱憂,因為所有保險股的綜合成本率均有上升趨勢,令市場關注財產險承保利潤週期是否已經見頂。 事實上,財產險曾經歷綜合成本率上升週期,例如龍頭股財險於2007至2009年之間,綜合成本率也曾高於100%,令其錄得14億至26億元人民幣不等的承保虧損。尤幸有可觀的投資收益及利息收入,業績才不致「見紅」。 在2009年之前,財產險很多時透過中介人銷售,惟這些中介人有機會報假數、抬高賠償銀碼,令財產險的綜合成本率提高不少。 2009年開始,中保監嚴厲打壓這類行為;加上當時不少保險公司願意公開賠付資料,讓其他保險公司查閱投保人是否有索償紀錄。 如有,則可收取高一點保費。及後整個財產險行業漸趨健康,綜合成本率下降,承保利潤亦扭虧為盈。
車險競爭加劇
然而,今次綜合成本率上升主要因為內地開放車險市場予外資保險公司,令車險競爭較以往激烈。 保險公司為保市場分額,會投放多點資源推銷旗下的財產險產品,令費用率上升。 另內地通脹令車輛維修費及零件費用提高,保險公司賠付費因而增加,進一步推升綜合成本率。 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市場競爭雖然加劇,但各財產險公司在保本大提前下,不會盲目提高銷售開支。 加上內地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壓力下降;部分保險公司如財險,亦會致力開拓其他非車險業務,相信財產險綜合成本率未來會保持平穩,不會進一步惡化。 財險總裁王銀成在業績後曾揚言,有信心將集團的綜合成本率控制在95%;平保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任匯川亦預期綜合成本率於下半年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