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資料圖片

中港經濟兩相依 短期宜守不宜攻

投資

廣告

在剛過去的某財經論壇中,內地經濟學家付鵬發表的言論在財經圈引發了不少熱點。筆者和一些行家也有討論,認為他的演講除了具備一定的邏輯之外,還引用了不少數據來論證,套用到香港也有一定的代表意義,本週希望和讀者分享。

歸納該演講重點,分別為:
(一)內地居民消費不用刺激(刺激也沒有太大作用),消費低迷主要是因為沒有錢。
(二)股票市場低迷,主要原因是消費和投資意願低,核心是投資回報率低。
(三)美國減息不一定會推動資產價格的上升,外國投資內地看重的不是價格低,而是投資回報率高。
(四)目前的經濟局面陷入了螺旋式下跌,企業競爭大導致利潤率降低,導致員工減薪,導致居民收入降低,導致消費降級,引發企業競爭更大。
(五)日本的例子可見,存款愈多;貸款愈少,不一定是好事,很有可能是投資收益率低造成。

市民財富主要源自樓市

(六)內地過去大量的居民財富在房地產,實際的收入並沒有增多太多。

筆者嘗試套用到香港,發現有不少地方都有相似的表現。
選取較為完整的全年數據,同樣以2004年至2023年數據比較,香港月入中位數從10,500元升至19,800元;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從38.41升至直至截稿時的147.12。
換言之,在20年中,人工升幅88.6%;樓價升幅283%,香港市民的財富主要源自樓市。
樓價下跌蒸發的不僅僅是地產商的股價,還有大量市民的財富。港人北上消費,消費降級可能是主要原因。
從今年首季私人消費開支,由2023年末季增3.5%放緩至1%,為2022年第四季以來增幅最小就可以看到。作為佔本港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高達7成的類目,私人消費不提振,經濟很難有好表現。

根據CEIC數據直至7月,香港存款規模達到21,560億美元,貸款規模為12,660億美元,剪刀差從2021年最少的不到5,000億美元,擴大至今超過10,000億美元。
當然這意味著本港資本實力雄厚,但反過來看到的是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寧願將錢放在銀行,而不願消費和投資。不少人期望美國減息可以改善這個局面,但從政府統計署的數據看,存款和貸款利率自2023年8月已經到達峰值,存貸剪刀差去一路擴大。換言之經濟不景氣的負面效果,有可能會抵消日後減息對存貸比的影響。
在日本迷失的10年,即使利率跌至負數,存貸比依然難改善。

付鵬提出的數據和情況還有很多可以套用到香港,由於篇幅有限不一一列舉。整體而言,按照付鵬的邏輯,内地消費降級還會持續多一段時間,香港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按照經濟週期來看,未來幾年無論打工還是投資,相信都要多做保護和準備。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林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