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一解密|智能交通新時代 中國電動車席捲全球
中國電動車產業鏈 遙遙領先
中國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通過提供補貼、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和制定環保政策等方式,吸引眾多投資者和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同時,中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令內地電動車生產商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從而降低成本並提高競爭力。全球超過66%的車用電池在內地組裝;超過一半(54%)的電動車在內地製造,這也反映了中國作為全球電動車生產中心的地位不斷增強。 中國擁有電動汽車領域的龍頭地位,在內地電動車市場,國產品牌就佔了高達81%市場佔有率。不僅在內地市場表現出色,中國電動車還在全球市場佔據了重要地位。 Canalys和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內地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2022年銷售量達到590萬輛,佔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比例達59%。 另外,今年上半年內地消費者交付了340萬輛電動車,佔全球電動車銷量的55%。 未來資產環球投資高級投資分析師朱金巧(Marcus)接受訪問時指出,近年內地電動車市場迅速發展可以歸因於幾個關鍵因素。
量產降低電池成本
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電動車電池成本的快速下降。他提到Tesla(美股代碼:TSLA)對推動電動車成本下降,起到很大作用。 作為電動車的先驅,Tesla帶領著電動車進入市民的眼球,推動這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展。 隨著Tesla對電池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司於2010年開始大量生產電池。 2014年,Tesla與Panasonic合作建立了名為「gigafactory」的大型電池工廠,其設計目標是生產每年達35吉瓦時(GWh)電池,足以供應數十萬輛電動車。 這一舉措不僅降低了電池成本,還提高了其生產效率和可用性。 隨著研發、製造流程改善和整個供應鏈產能擴張,使得電動車電池價格持續下降。
全球對ESG關注增加
據高盛預測,到2030年電池價格將平均下降11%至72美元/kWh。 電池價格大降,將使電動車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在十年中實現與汽油動力汽車的成本平價,電動車變得更具競爭力,促進更高的銷售。 「電動車的另一個推動因素是全球各國對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的關注增加。」 Marcus指出,由於汽車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不同國家制定了各種計劃來推廣電動車,以取代傳統的汽油或柴油車輛。 中國政府在這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這進一步加速了電動車市場的發展。 為了達致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央致力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 由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宣示要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 推估屆時年產可望突破千萬輛。成本下降;加上政府政策推動,電動車成為未來的大趨勢。
消費者思考模式轉變
Marcus提到,隨著電池成本降低,電動車成為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促使消費者的考慮從「是否應該購買電動車」,轉變為「選擇哪一款電動車」。 內地電動車在這方面則佔據優勢,相關電動車企業更新車型速度非常快。 「例如Tesla,舊的那款車在六至七年前推出,但內地車企,而比亞迪、蔚來、理想等,車款其實可能兩至三年,或三至四年,就會有一些改版或新款。」 車型更新速度快能帶來更多新的應用和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和更好的體驗,並更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手機軟件公司或佔優
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和容量的增加,車輛的續航力非消費者首要考慮因素。Marcus認為,現在消費者選擇電動車時,更加關注車輛的智能化功能、性能、設計,以及內部娛樂系統等。 內地電動車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力,部分原因是由於其研發速度快,產品更新迅速。 這種快速替換速度驅使車企創新和不斷提升功能,這些功能往往應用在新車上,吸引更多消費者。 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中,Marcus認為車輛娛樂系統的用戶界面(UI)設計,將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的一個關鍵因素。 Marcus預計,已宣布會進入電動車市場的製造手機和相關軟件公司,如華為、蘋果(美股代碼:APPL)和小米集團(01810),可能在汽車UI設計方面具有優勢。 這些公司在手機領域已經積累豐富的用戶界面UI設計經驗,並開發了眾多與電子娛樂相關的應用程序。 因此,在踏足電動車行業時,可能會讓她們在汽車娛樂系統上具有競爭優勢。 其次,新興的互聯網公司或創新型公司也可能在汽車UI設計中脫穎而出。 這些公司通常擁有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團隊,更容易接受新的設計理念。他們可能更開放,願意與第三方合作,以實現更多創新,從而在汽車娛樂系統的UI設計方面具有競爭優勢。
歐盟反補貼調查
然而,傳統汽車製造商可能面臨一些挑戰。這些公司通常專注於車輛的安全性和實用性,而不是娛樂系統的開發,所以在UI設計方面的進展可能相對緩慢。 然而,傳統公司仍然可以透過與技術公司合作,來改進車輛的娛樂系統。 內地電動車在全球參與度不斷提高。過去五年內地在全球電動車的出口激增八倍。2022年 歐洲銷售的電動車中,就有16%由內地進口。 內地電動車表現強勁引來不少國家關注。早前歐盟宣布正式開展對內地進口純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以決定是否開徵反傾銷關稅。 Marcus對有關政策不感意外,並稱汽車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至關重要,中央當然有一些相關政策或措施,保護自己國家比較重要的生產力。 「所以我們會看到比較大反應的,通常是一些生產國國家,包括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等。」 他認為,人們忽略了內地電動車出口市場不僅局限於歐盟,還包括東歐、澳洲、新興市場如南美和東南亞等。 這些地區對內地車輛的需求相對較高,並願意接受有競爭力的產品,而不太在意產品來自甚麽國家。 此外,他觀察到愈來愈多國家邀請內地企業到當地投資,這有助提高其生產總值(GDP)和創造就業機會,而這些一般都不會受制於政府的本土保護政策。 「類似的概念,便像Tesla作為一家美國車企,中國都歡迎他們到上海設廠,原因就是你幫我創造就業。」 自2015年起,內地電動車和電池產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同時控制全球多數的稀有金屬礦。 《紐約時報》今年就曾經以《Can the World Make an Electric Car Battery Without China?》(世界能不靠中國製作出電動車電池嗎?)為題,指出中國在開採稀有礦物、培訓工程師,以及建設大型工廠方面遙遙領先。 投入最多研發成本 其他國家在電動車電池的領域上,也許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迎頭趕上。 中國在電池市場佔據著重要地位,其電池製造能力高達近900吉瓦時,佔據全球總量77%。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全球排名前十的電池製造商中,有六家公司落戶於內地。 這種強大的地位源於內地對電動車供應鏈的垂直整合,從金屬開採一直到電動車的生產,中國都佔據主導地位。 Marcus指出,內地在電池領域的最大優勢之一是技術創新。內地電池研發投入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其研發成本也是最多的。 這令內地能夠不斷改進電池技術,以提高性能,並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世界最大的電池廠寧德時代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其次,內地電池產業鏈非常完整。這意味著在內地,可以找到從電池原材料到電池裝配的整個生產過程。這種完整性有助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 第三,內地的電池生產擁有規模效應。內地生產量之大讓其能以更低成本生產電池,令內地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面對別國競爭
然而,儘管中國在電池市場上擁有優勢,但也面臨一些挑戰。Marcus提到,主要的挑戰是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特別是南韓。 南韓一些新興電池企業正積極進入市場,主要目標是美國市場。這反映了供應鏈多元化的需求,以確保安全性和供應穩定性。惟總體而言挑戰並不是特別大。 面對眾多風險因素,尤其是地緣政治不穩和環球經濟不景氣,Marcus認為,選擇以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形式投資新能源車主題會更明智。 ETF提供了更好的分散風險的機會,讓投資者能夠受益於這一主題的潛在增長。 未來資產旗下屬被動型的Global X中國電動車及電池ETF(02845),追蹤Solactive中國電動車及電池指數,投資於內地電動車及電池產業鏈。 截至週三(29日),該ETF的首十大持倉包括著名的電動車企比亞迪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見圖表一)。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