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事件 引發新一輪供應鏈挑戰
到目前為止,是次事件對環球供應鏈及企業的影響,雖未及得上疫情時的衝擊,但航道一旦持續中斷,可能會導致交貨延誤,並增加企業及消費者成本,甚至引發新一輪通脹升溫。
筆者公司認為,紅海航運危機對各大行業的影響不盡相同。在短期內,航運公司的盈利或會因而上升。根據世界貨櫃運價指數,早前貨櫃運價便一度急升61%。
目前不少企業的船隊已暫停行經紅海,並繞道至非洲南部好望角。這條替代航線的路線更長,部分航程需要增加約10日,導致市場對船隻的需求上升。
然而,筆者公司對航運的前景仍持審慎態度。一旦衝突緩和下來,貨櫃運價或會回落,行業依舊面對產能過剩的挑戰。同時,由於部分企業被迫改變運輸管道,短期內空運業或會受惠其中。
零售商可說是首當其衝的一環。不少零售商在亞洲生產,繼而把產品運送至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面對運輸時間延長,成本亦有所上升。
有分析便預計,運費約佔時裝零售商銷售成本的4%。雖然部分零售商已改用空運,但這同樣會導致成本上升。所幸零售商現有的庫存水位普遍偏高,且其運費多數以長期合約為主,因此運費成本暫未充分反映出來。但長期而言,一旦從亞洲到歐洲的運費上升一、兩倍,這些額外的成本可能會蠶蝕零售商的利潤。
汽車製造商也是大受影響的行業。跨洋汽車運輸費用近年亦已大幅上升;相較下,包括半導體、智能手機及筆記型電腦等科技產品大多利用空運而非海運,故較少受紅海事件影響。但若汽車運輸受阻,相關的半導體供應商亦會受波及。
供應鏈重組 加速近岸生產趨勢
而對於石油及天然氣產業行言,若中東地區衝突形勢升溫,油價及能源股或會受刺激而上升。值得留意的是,面對地緣政局的緊張趨勢,與國防及網絡安全相關的科技企業,長遠將會獲得更多支持。
總括而言,近年來環球企業可謂飽經風浪,筆者公司認為,新一波的紅海危機,將會進一步加速環球供應鏈重組。
事實上,近年不少企業已開始採用「近岸生產」,即是把生產或供應商業務,轉移到更接近其製成品的鄰近地區。
此外,也有愈來愈多企業加大投資嶄新技術,以加強供應鏈及庫存管理,以免因運輸中斷而造成貨物延誤及短缺。有能力建立穩健物流的優質企業,將可更好地應付未來的挑戰。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