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投資

通過私募市場投資AI基礎設施

投資

廣告

過去兩年來,得益於OpenAI GPT等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AI)呈現爆炸式增長,AI重塑行業和經濟的潛力,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從革新醫療診斷、推動無人駕駛汽車、乃至打擊漂綠,AI看起來將推動全球變革。而投資者亦迅速把握這一新趨勢,向AI投入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瑞銀預測,至 2030年,AI行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投資者正在尋求接下來的大贏家,除了公開股票市場,私募市場也成為投資AI的重要途徑。

通過公開和私募市場投資AI

公開市場上具AI主題的公司股票已為投資者帶來顯著回報。最為廣泛討論的莫過於輝達(Nvidia),該公司在圖形處理單元(GPU)的領導地位令其股價在2024年飆升超過170%。微軟(Microsoft)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大型科技公司的估值同樣受益於AI的潛力:前者通過整合OpenAI技術,後者則通過AI驅動的服務而受到市場追捧。上市公司提供企業透明度和流動性,提供不少機會,但也有投資者因為希望接觸其他AI板塊,例如基礎設施或其他初創機會而涉獵私募市場,這也做就了私募市場在吸引AI投資方面的出色表現。

通過資助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和其他支持基礎設施和技術的項目,私募基金也能提供投資AI的途徑。由黑石集團和微軟共同投放的300億美元全球AI基礎設施投資合作夥伴關係(GAIIP)基金就是私募股權在提高關鍵基礎設施方面的一個例子。另外,Linklaters指出,僅在2024年第四季度,就有超過50個房地產基金籌集資金並積極尋求投資數據中心,其聚集的目標規模超過500億美元。這突顯了私募市場的優勢:投資時間更長,不求馬上有回報,可以直接參與早期、具針對性項目等。相對於一般上市公司,私募市場提供了戰略優勢,但需考慮流動性不足和缺乏往績參考的顯著風險。

AI基礎建設在私募市場中大放異彩

要實現AI 功能須要很多「管道」無縫合作:包括半導體、網絡設備、數據中心和能源基礎設施,而這些AI基礎建設已經成為一個專門的資產類別。投資者憧憬這些項目能為AI應用中所需的計算和連接能力帶來突破並因而受惠。

  • 半導體:這是支持AI演算法的基礎硬件,實現從圖像識別至自然語言處理等任務。 GPU是訓練大規模AI模型的首選芯片,業界對GPU的需求遠遠超過供應。輝達在這方面的市場領主導地位令公司估值一度超過3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快晉身萬億美元規模之列的公司之一。儘管最近因DeepSeek 而股價受挫,但仍是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之一。在此領域的其他關鍵競爭者包括AMD以及新創公司如Cerebras和Graphcore。另外,新的營運模式已經興起,例如向構建AI產品的企業提供雲端計算服務的Neocloud,讓客戶無需擁有自己的AI芯片也可繼續開發。最有趣的是,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這些企業利用輝達AI芯片作為抵押品,已經成功籌集超過110億美元的融資。
  • 網絡設備和伺服器:隨著AI的發展,對網絡基礎設施的需求變得更加複雜和強烈。儘管許多注意力都集中在計算能力上,但網絡設備和伺服器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這些設備在確保高速數據傳輸和AI操作的連接方面至關重要。這個市場估計佔AI基礎建設預算的10-15%,儘管有思科、博通和Arista Networks等知名公司參與其中,但市場的潛力也吸引了許多專注於不同技術解決方案的初創公司。私募基金在投資下一代技術和邊緣計算基礎建設方面處於有利位置。
  • 數據中心:這是實體樞紐,容納伺服器和網絡設備,實現雲端服務和AI計算。隨著對數據中心容量的需求預計增長,相應的投資也在增加。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估計,在未來五年全球投資於新數據中心容量的金額超過2萬億美元。有私募基金表示,新建設的部分容量已被承租,產生的利潤率超過50%。公募和私募基金在收購數據中心這一領域尤其活躍,這些數據中心一般擁有與超大規模運營商(hyperscaler)的長期合約及穩定的現金流,而基金的參與能提高營運效率,所以這些機會分外熱門。黑石集團和其他投資者收購亞太地區數據中心營運商AirTrunk就是一個好例子:此交易高達160億美元,凸顯其戰略價值和增長潛力。
  • 能源基礎建設:大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可以使用高達100兆瓦的電力,相當於足以為100家沃爾瑪超市或美國80,000戶家庭提供電力,對於其所在地區的水、土地和能源使用有顯著影響。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指出,數據中心在美國至少有五個州份已經超過了電力消耗的10%。在應用AI之前,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已經承諾實現淨零碳排放,並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但這進展現在則被耗電量大的數據中心所逆轉。AI 引發的碳足跡已促使公司尋找替代方案:可再生能源,甚至是核能等均在名單之上。微軟提出重新開放三哩島核電廠就是一個例子。此外,私募市場可以投資於節能技術,如智能電網系統和能源優化,以支持可持續AI增長。

AI在亞太地區發展迅速

亞太地區在AI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台灣和南韓在晶片生產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像台積電和三星這樣的公司供應了大多數全球先進的半導體。日本在半導體設備方面的專業知識進一步鞏固了該地區的戰略重要性。私募市場在資助區域性AI項目方面功不可沒。例如,前述的黑石收購AirTrunk和黑石在東南亞的數據中心投資。新加坡的國家AI戰略吸引了私募股權的興趣,以資助邊緣計算和語言模型研究。與此同時,像印尼初創企業Kata.ai,專注於面向當地語言的對話式AI,展示了該地區的創新能力。
結語

AI和基礎設施的融合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投資故事,而數據中心、能源系統和半導體廠等基礎建設項目提供了AI所需的可靠性和規模。同時,AI為這些傳統行業注入了新的使命感,釋放前所未有的效率和轉型能力。

投資者如何把握這些機遇?可幸的是,這些機會均可以透過公開和私募市場取得。上市公司提供流動性和透明度,可讓投資者廣泛參與。另一方面,私募市場帶來了獨特的優勢:靈活應對能力,瞄準定制和新興機會,將資本與長期願景相結合。這是一個管道推動著非凡,而非凡重新定義管道的故事。AI正在急速發展,這場遊戲可能才剛剛開始!

撰文:CFA協會亞太地區研究與倡導資深顧問梁家恩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CFA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