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疫苗變搶手貨 CureVac股東星光熠熠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getty image
CureVac由德國生物學家Ingmar Hoerr於2000年創立,是目前全球少數專注發展mRNA治療的生物科技公司,研究範疇包括癌症和其他罕見疾病。
此技術是將mRNA作為載體,利用病原體的遺傳密碼,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原,從而達致治療及免疫效果。 利用mRNA技術開發疫苗的好處,是較傳統生物製劑方式更快捷。 目前,市場上專注這方面技術研究的對手,包括有德國BioNTech及美國Moderna。
CureVac於今年6月開始向志願人士進行新冠肺炎疫苗一期臨床試驗,預計短期內會有試驗結果,之後,將隨即展開新一輪臨床試驗。 公司並正積極提升德國新工廠產能,目標為未來有能力生產數十億劑新冠肺炎疫苗。 臨床試驗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德國政府為免研發成果落入美國企業手中,於6月中率先向CureVac注資3億歐元,以取得公司兩成三股權,令CureVac成為首間獲德國政府注資的生物科技企業。
與葛蘭素合作研製新藥
於7月中,CureVac與英國藥業巨企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達成總值10億歐元的合作協議,包括注資1.3億英鎊入股約一成股權。 同時,日後將出資協助研發五款針對傳染病病原體的mRNA疫苗及抗體藥物。
根據雙方合作協議,CureVac負責將藥物推進至一期臨床試驗,而葛蘭素史克會負責往後的開發與商業化業務。 德國軟體企業SAP始創人Dietmar Hopp旗下生物科技公司Dievini Hopp BioTech,一直是CureVac最大股東,經過連番引入股東及上市等攤薄效應後,雖然持股量已降49.1%,但仍掌公司控股權。
其他股東還包括微軟(Microsoft)創辦人蓋茨,早於2015年便透過旗下慈善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向CureVac投資4,000萬美元。
首日掛牌大升近250%
mRNA技術作為全球科技界的潮物,當然少不了特斯拉(Tesla)話事人Elon Musk的份兒。 早前與CureVac簽訂合作協議,於特斯拉德國的全自動化工廠內,籌建可攜式分子核糖核酸列印機(portable molecular RNA printer)或簡稱RNA微型工廠,協助CureVac製造新冠肺炎疫苗候選株。 微型工廠概念成功的話,便可協助醫療機構生產個人化藥物,得以在疫區快速生產及使用。
為籌組更多資金進行研發,CureVac於今年8月遠赴美國進行首次公開招股,以每股作價介乎14至16美元,發售1,333萬股股份。 最終以招股範圍上限16美元定價,籌得2.13億美元款項。集資所得有1.5億美元將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另5,000萬美元用於擴大產能,其餘將投放在其他mRNA研發項目。
投資市場對疫苗概念的熾熱程度,從CureVac首日掛牌已可見一斑,全日收報55.9美元,比定價大幅高出249.35%。 截至前週三(9月2日) 止,全球在研發新冠肺炎疫苗達234隻,其中有39隻已進入臨床試驗的不同階段,進展最快的10隻疫苗已經或確定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此外,還有兩隻處於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已獲准限制性或早期使用。
事實上,全球各地藥廠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投入及速度均是前所未見。 中金估計,由今年9月開始,每個月至少有一隻新冠肺炎疫苗成功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樂觀推算下,年底前會有疫苗面世。 相對於全球其他對手,CureVac在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競賽當中,暫時落後。
管理層承認,其他藥廠研發進度比公司為快,但疫苗的安全度及成本取決於劑量,強調公司所研發的疫苗,只需極少劑量已達致最佳效果。 CureVac預計最後一輪臨床試驗可於第四季展開,明年最少有一億劑疫苗應市。
一如許多生物科技企業,CureVac目前仍未有盈利紀錄。 而其藥物研發管道當中,未有一隻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且大部分仍處於臨床前研究,距離收成期仍有一段距離。 不過,對於股東來說,上市短短一個月已經稱得上大豐收。
延伸閱讀:美版12蚊店疫情後倍升 10年升10倍加穩定派息 跑贏沃爾瑪亞馬遜!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