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擺脫短炒變長揸宿命 要認清產品週期果斷止蝕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iStock
「要投資先求知」的老生常談
天台屋方面,若非有此「需要」,在投資回報不大的情況下,對其有深入了解的投資者不多,這不難理解。
事關投資說來說去皆是逐利及避險遊戲,若一項投資,既要走灰色地帶而回報不大的話,能引起興趣的動機自然不多。
本週筆者與另一位有興趣投資唐樓的友人閒談,他就直指不太明白及了解舊樓投資的門路及方法。
筆者當時只略作解釋,並道有意投資的話,不妨與相關地區小型地商經紀聯絡,又或到網上尋找相關唐樓投資的資料看看。
說到底,如今上網如此方便,要尋找投資知識及資訊相對以往容易十倍。而只要肯去尋找及求證,其實沒甚麼找不到,真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並道出「要投資先求知」的老生常談。
事實上,筆者早前提過年輕人要「上車」,「有父幹」最好不過。
但是,就算無父幹,只要計好數,例如全家人皆未曾買樓,而手足情深的話,則不妨考慮幾兄弟姊妹一齊買一個小單位先行「上車」(例如一個人造按揭,其他人做擔保),則較容易「上車」之餘,亦唔會令整個家族錯失過去十年銀紙貶值下,實物資產狂牛黃金十年機遇。
港股策略上只宜以守代攻
港股方面,恒生指數5月25日雖然升逾400點,收報28,910點,一舉重上20日、50日及100日線,MACD牛叉持續,走勢上看似不錯。
但若看遠一點,其實整體成交金額僅維持在千幾億元左右,遠不及大旺市時最少有2,000億元樓上,成交不算配合升勢之餘,恒指暫時仍處3月初至今,介乎約27,700點至29,500點此1,800點區間範圍內,故就算走勢有起色,策略上只宜以守代攻為主。
新舊經濟股輪流炒作
板塊方面,新舊經濟股輪流炒作此趨勢不變,不過舊經濟股炒疫後復甦概念始終較吃香,股價亦相對硬淨。
讀者只需看滙豐控股(00005)靠邊後(即從以往做中西方生意,到現在擺明車馬做大灣區生意),股價即見底回揚反覆向上。
銀河娛樂(00027)及金沙中國(01928)股價起死回生,初見曙光;連帶其他中資金融股亦先後發力,如中信証券(06030)及中金公司(03908)近月累升不少,至於中國平安(02318)及中國人壽(02628)等中資保險股亦有後來居上之勢。
這也難怪,環球資金炒作疫後復甦概念多時,美股受美國聯邦儲備局官員雖普遍對「收水」持開放態度,但短期內難有實際行動下,繼續瘋狂炒上,就連三大美股指數中相對最弱的納斯達克指數,亦從13,000點邊反彈上來顯見資金甚怕「追唔切貨」。
比特幣風高浪急
不過,今期論及最警世的,相信非比特幣(Bitcoin)莫屬,無他,跌幅最驚人也!
而在今次大跌後,部分投資者直指比特幣這輪大跌,只不過是「正常的調整」,並與以往歷年多次的調整無異。
不過,從走勢看比特幣自4月中近60,000美元樓上,跌到落30,000美元邊,期內累跌近半或約30,000美元,筆者就認為跌幅十分驚人,起碼週線圖如是說(見圖表一)。
讀者可以想像,當買入一隻股票後,股價跌了一半;或者,買入一個物業後,樓價跌了一半;又或者,買入黃金後,金價跌了一半!
試問,讀者們遇上上述情況,會否忍痛止蝕?
股價如果是急跌,或者能;「陰陰跌」就難了。如果一個物業價格跌了一半,或者說明了整個樓市已差到不得了,考慮到樓市買賣流通性非如股市般靈活,並非你話賣就有人買(經歷過1997年樓災的必身同感受),同樣難也。
至於買金者多為保守者,跌了一半仍持有,要止蝕又談何容易?
筆者真正想指出的,乃大部分投資產品,皆有需要執行止蝕之時,尤其是面對十年一遇的系統性風險(因為無論之前贏多少錢,其實只要輸一次大鑊,就隨時難以翻生)。
果斷止蝕雖敗猶榮
此外,雖然每類投資產品均有不同特性及生命週期,但執行止蝕時機大多一瞬即逝,例如歐元兌美元在1985年低見0.6水平(見圖表二),但之後一直反覆向上,基本上若錯失了最後在2000至2002年之間,約於0.84水平的止蝕時機,已經萬劫不復。
簡而言之,從今次比特幣大跌事件,如果能果斷止蝕者,雖敗猶榮;反之,未能執行止蝕仍持貨者,則可視為買了教訓。
因為即使高位持貨者仍能夠「捱」價,卻反映了兩個事實:一是本來投入資金比例不多,間接反映,就算能贏大錢的機會亦不存在(起碼短期內);二是早已沒有想過執行止蝕策略,並把比特幣當作長線投資論。
但「信」者是否每次皆得救?須知道,信心有時可以幫人;有時卻會害死人!最重要的,實際上,投資者根本難以分辦屬於何者。
最後,筆者想提出,慎防短炒變長揸除可用於股市外,其實也可用於大部分投資產品。
仍未相信?那不妨想想,為何散戶年年月月在輸大錢,實乃空穴來風事必有因。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