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 儲蓄 儲錢秘笈|堅守50、20、30黃金法則 同時滿足儲蓄、投資、開支要求

短期儲蓄方案應對長期支出需求

投資

廣告

Amy (40歲)在5年前買下一個400呎小單位獨居,30年樓按供滿後便達65歲退休期了。

雖然這一年大幅加息,供樓開支每月由$11,000增加至$15,000,但Amy 近年成功轉工丶加薪40%至$50,000,每月盈餘多了,這增多了的供樓開支暫時仍能應付的。

Amy 在置業後兩年,也開展了退休策劃:每月供款$3,000,為期20年的年金戶口,在65歲退休後,先讓資金滾存多5年,在70歲時每月料可有約$12,800年金收入,直至終老。她明白這$12,800不足以應付全部的生活費(以每年3%通脹計算,等如現值$5,200),所以筆者時常提醒她應多點留意新的退休方案。

Amy剛收到屋苑管理處的一張通告,說來年的管理費將大幅增加18%,主因是往年出現了赤字,而屋苑亦逐漸老化,需進行大大小小的維修工程云云。Amy看到這通告後,隱隱覺得退休金不敷應用的問題只會更嚴峻,所以來詢問對策。

讀者們可能覺得Amy是小題大做,因為她每月的管理費,就算是增加了18%,也只是區區的$1,000。但筆者卻持不同想法,因為管理費和差餉是同一類型支出 – 不管你有沒有飯吃,也是必須要付的。供樓還有一個盡頭,但管理費和差餉等卻是不同:物業有多「長命」,這些支出便有多「長命」;而另一重點是這些費用往往和通脹掛鉤或甚呢,現時沒有好好地準備,在晚年時隨時演變成一個計時炸彈。

Amy想既然近年入息多了,也可部署一下未來的儲蓄方案。現時她扣除了供樓、生活費及已進行的年金計劃供款外,每月仍有$17,000盈餘,可以怎樣安排呢?

Amy希望以一個較短年期儲蓄計劃來累積一點資金,支付退休後的管理費甚至差餉的支出。故此,筆者建議Amy採用一個五年供款期的高息儲蓄保險方案。若她每月撥出$3,000放進這保險方案,5年的總供款為15萬元。由於Amy準備工作至65歲才退休,筆者建議大可把這個戶口滾存至65歲(那時戶口價值約56萬元),然後安排提取年金以支付管理費。現時管理費是每月$1,000,假設這管理費每年有3%的增幅,在65歲時管理費已增加至每月$2,100,Amy可每年提取$25,000(每月約$2,100),每年提款額維持3%的增幅,直至一百歲(這時提款額已增加至每年$71,000),在這35年的提款期內Amy共提取約160萬元。在這也提一提各位讀者,在65至100歲這35年內,總提款額是65歲時戶口價值近三倍!

另外筆者也反建議Amy每月可投放多點資金,因為之前開展的年金計劃,在退休時相信也未能完善處理她的生活費問題。既然現時每月盈餘也相對充裕,大可多放一點:若Amy把每月供款增加至$5,000,那麼在65歲時每年可提取的款項將可增加至約五萬元,除了可撥出約$2,100至管理費外,也增加了$2,100作為其他生活費項目。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較長供款期的方案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較短供款期配合較少高供款額的爆發力相對較強,待至65歲時可滾存到的戶口價值也會較多,在Amy這些準備進入中年階段的朋友來說,既然資金較充裕,便應選擇一個較短供款期,已達到更佳的效果。

另外這供款期相對較短,就算萬一財務上有什麼小問題,總供款額仍只是30萬元,對於Amy現有的財政狀況來說相信也是足以應付的。

美聯金融集團副總裁 鄺翠玲 CFP® 

免責聲明:本文章所列之年利率僅供參考,實際計劃之回報率可高於或低於本文章內所列之數字,並會以保單簽發時有效的年利率為準。有關計劃條款及細則,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

本文章內容只供參考用途,並屬於作者之個人意見,並不保證所有資料準確無誤,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或服務之推介、邀約或游說。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財智姊妹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