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炒量子電腦細價股 三個月升20倍 小心接火棒︳封面故事
由於Google的量子晶片出現技術突破,市場突然瘋炒量子電腦股份。
一些細價股如Rigetti Computing(美股代號:RGTI)、D-Wave Quantum(美股代號:QBTS)、IonQ(美股代號:IONQ)和Quantum Computing(美股代號:QUBT),股價在短短三個月之內暴升,個別股份更升逾20倍(見圖表)。
IonQ收入大增仍蝕錢
然而,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一句說話,稱「非常有用的量子電腦,可能需要再等15至30年才會出現。」細價量子電腦股隨即插水,一夜間暴跌36%至45%不等。
雖然股價已大幅回吐,但相較三個月前仍上升不少。究竟這些公司質素如何?而今次大幅調整,是危還是機?
今次上升的細價股中,以IonQ為量子電腦的領頭羊。
IonQ成立於2015年,其量子處理器具高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且在量子優越性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技術被認為是市場上最先進的之一,並與多個大型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以推動量子計算的實用化。
IonQ旗下主要產品包括IONQ Aria和IONQ Harmony,前者支持32個量子比特;後者則適合中小型商業應用。
集團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有顯著增長,達到1,240萬美元,同比增長超過102%。
主要得益於與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簽訂的新合同,以及與馬里蘭大學的續約,第三季新訂單合約總額達6,350萬美元;過去12個月收入也達到3,747萬美元,按年升89.78%。
集團已提高收入指引,2024年度全年收入由原先預計的3,800萬至4,200萬美元,上調至3,850萬至4,250萬元;第四季的收入範圍預計在710萬至1,110萬美元之間。
然而,IonQ仍未實現盈利,2023年虧損達1.58億美元,儘管2024年收入上升,但2024年第三季淨虧損仍增加17.1%至5,250萬美元。
D-Wave與多家商業企業合作
集團的營運開支也相當龐大,2024年首九個月,營運費用竟然錄得1.86億美元,遠超期內收入3,100萬美元,即使有額外收入來源,此段期間仍錄得約1.3億美元虧損。
IonQ是細價股中市值較大的一隻,截至週三市值達65億美元;其餘三隻細價股,市值都不足20億美元。Quantum Computing更只得2.89億美元,而且三股至今也是在虧損狀態,炒味極濃。
三股之中,以D-Wave相對穩陣。集團成立於1999年,歷史較為悠久,總部位於加拿大,是首家商業化其量子計算技術的公司,其系統已被多個企業和研究機構採用。
集團提供一系列軟件工具,使開發者能夠利用其量子硬件進行應用開發,其中又以其量子退火系統(Quantum annealing)產品最為人熟悉。
在網上搜尋器打D-Wave,不難發現其與很多大企業有合作,如日本電訊公司NTT DOCOMO、
日本JT藥品、福斯汽車(Volkswagen)、豐田汽車(Toyota)、台灣網絡技術整合公司NEC集團等。
用ETF捕捉機遇
儘管如此,D-Wave業績也差強人意,去年第三季收入同比下降27%至190萬美元,淨虧損2,270萬美元。
正因為量子電腦細價股風險極高;加上量子電腦仍有長遠的開發道路,故投資不宜太進取。假如投資者希望捕捉量子電腦帶來的機遇,可以考慮投資Defiance Quantum ETF(美股代號:QTUM)。
ETF提供一種更分散且相對安全的方式來參與這一新興市場,並且能夠減少單一股票波動帶來的風險。
QTUM主要追蹤由量子運算公司組成的指數,成分股涵蓋超過70隻與量子計算相關的股票。
像上述的IonQ、D-Wave、Rigetti等細價股,以至大如Alphabet及輝達也有覆蓋。
ETF投資者能夠更好把握整體行業趨勢,不必擔心選擇個別股票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自Google公布量子晶片以後,這隻ETF人氣同時急升,吸金量暴增,單是2024年12月便有約2.5億美元流入此ETF。
由2024年10月8日至2025年10月7日止,QTUM升幅達到34.81%,在週三量子細價股大跌當日,此ETF亦僅跌4.61%,充分反映其防守性。
QTUM的開支比率為0.4%,週三收市價為80.45美元,較每股資產淨值80.59美元有輕微折讓。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