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對香港小市民有咩影響?一行業受大創 一行業有機遇
特朗普關稅|背景:香港維持自由港定位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宣布「對等關稅計劃」,正式拉開特朗普關稅序幕。這項政策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基準關稅,並對特定國家加徵更高稅率,其中對中國(包括香港)商品的累計關稅高達65%(包含34%的對等關稅及2018年貿易戰以來的既有稅率)。中國隨後於4月10日反制,對美國商品加徵34%關稅,全球貿易戰升溫。在此背景下,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明,香港將繼續維持自由港定位,不會跟隨內地對美國加徵報復性關稅。這意味著美國商品仍可零關稅進入香港,而中國及其他國家商品來港銷售也免受特朗普關稅影響。這種特殊地位為香港帶來機遇,但也伴隨間接衝擊,對小市民生活產生多方面影響。
特朗普關稅|對香港小市民的直接影響
1. 消費品價格可能下降:購物天堂復活
香港維持自由港政策,意味著進口商品(包括美國及其他國家商品)免關稅,部分商品價格可能比其他地區更具競爭力,對小市民有以下影響:電子產品與奢侈品更便宜:
以iPhone 16 Pro Max(1TB)為例,美國原價1599美元(約12437港幣,匯率1美元=7.7747港幣),受65%關稅影響,若蘋果全額轉嫁成本,美國售價將升至2300美元(約17882港幣);若半額轉嫁,售價為1950美元(約15161港幣)。
香港售價為13599港幣(約1748美元),免關稅影響下價格不變,較美國便宜10%-24%,對本地消費者更具吸引力。同理,中國製造的相機、手提電腦,越南的Nike波鞋,孟加拉的Levi’s牛仔褲,甚至瑞士名錶(美國對瑞士徵收31%關稅),在香港的價格優勢將更明顯。
美國商品價格穩定:
香港不跟隨內地加徵34%報復性關稅,美國商品如Intel晶片、Hershey’s朱古力、Zippo打火機、新奇士橙、USDA Prime牛扒、波士頓龍蝦等仍可零關稅進入,價格不會因關稅戰上漲。對小市民而言,這些進口商品的價格穩定,有助於維持日常消費選擇。
購物天堂復活:
香港免關稅、無消費稅與增值稅,且品牌貨品齊全,對本地及外地消費者(特別是美國與內地旅客)吸引力大增。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指出,美國旅客來港購買手機、手錶、波鞋可節省的金額,可能超過機票與酒店費用,對本地零售業是利好。
內地民眾也可能南下香港購買美國商品,促進港深經濟循環,小市民可能間接受惠於零售業復甦。
2. 生活成本可能間接受影響:通脹與經濟疲弱
雖然部分進口商品價格穩定或下降,但關稅戰的間接影響可能推高生活成本:
全球通脹壓力:
關稅戰推高全球供應鏈成本,美國通脹可能升至5%(貝萊德CEO芬克預測),香港作為進口依存度高的經濟體(2024年進口佔GDP約180%),可能面臨輸入性通脹。例如,部分非美國商品(如歐洲食品、日本電器)若因全球貿易混亂而漲價,小市民日常開支可能增加。
經濟疲弱影響消費力:
香港外貿與物流業可能受關稅戰衝擊(2024年轉口貿易佔出口總額70%),若企業利潤下降,可能導致裁員或減薪,影響小市民收入。經濟整體疲弱可能削弱本地消費力,抵銷零售業復甦的部分好處。
特朗普關稅|對香港小市民的間接影響 就業與收入的不確定性
外貿與物流業受創:
香港作為中美經貿樞紐,關稅戰導致全球貿易量下降(WTO估計2025年減少1%),可能影響本地港口與物流業。2024年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約1400萬TEU,若貿易戰加劇,吞吐量可能進一步下降,相關行業從業員(如碼頭工人、物流司機)面臨裁員風險。
零售與旅遊業機遇:
零售業可能因購物天堂復活而增加就業機會,特別是銷售、客戶服務等崗位。
旅遊業也可能受惠於美國與內地旅客增加,帶動酒店、餐飲等行業復甦,對相關從業員(如服務員、導遊)有利。
但零售業需提升服務質素,避免「吸客變趕客」,否則可能錯失機遇。
2. 港深經濟互動加深
雙向消費模式:
部分港人繼續北上深圳購買廉價國貨(如日用品、服裝),節省開支。
深圳高收入人士可能南下香港購買美國商品(如Intel晶片、美國牛肉),促進港深經濟循環。
對小市民而言,這種模式可能增加消費選擇,但也可能因跨境交通費用(如高鐵票價)而增加開支。
特朗普關稅|核心資料列表
項目 | 詳情 |
---|---|
關稅稅率 | 美國對中國(含香港)累計65%,中國對美國加徵34%報復性關稅 |
iPhone價格比較 | 美國:1950-2300美元(約15161-17882港幣);香港:13599港幣,便宜10%-24% |
香港政策 | 維持自由港定位,不跟隨內地對美國加徵關稅,美國貨零關稅來港 |
貿易量影響 | WTO估計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減少1% |
香港經濟結構 | 2024年進口佔GDP約180%,轉口貿易佔出口總額70% |
特朗普關稅|分析:機遇與挑戰並存
機遇
購物天堂復活:香港免關稅、無消費稅的優勢在關稅戰中更顯突出,可能吸引更多旅客,帶動零售與旅遊業復甦,對小市民消費選擇與就業有利。
港深經濟互動:雙向消費模式促進兩地經濟循環,部分小市民可能從中受益。
挑戰
輸入性通脹: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可能推高非美國商品價格,增加小市民生活成本。
經濟疲弱:外貿與物流業受創可能導致就業與收入不穩定,削弱本地消費力。
服務質素挑戰:零售業若不提升服務質素,可能錯失機遇,甚至影響香港購物天堂形象。
特朗普關稅|展望:小市民需靈活應對
關稅戰對香港小市民的影響是雙面的:短期內,部分進口商品價格優勢可能降低消費成本,零售與旅遊業復甦或創造就業機會;但長期看,全球貿易戰可能引發經濟疲弱與通脹,影響收入與生活成本。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指出,沒人能在關稅戰中獨善其身,香港小市民需靈活應對,例如善用港深兩地消費模式節省開支,同時關注就業市場變化,做好財務規劃以應對不確定性。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