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總統大選

美國大選︳若特朗普再任總統 盤點受惠股票︳封面故事

投資

廣告

隨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臨近,金融市場對於大選結果的預測引起廣泛關注。摩根大通分析師報告表示,目前投資者共識是特朗普會在11月的大選中勝出,並預測參議院和眾議院將分別由共和黨和民主黨控制。回顧特朗普在位期間(2017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股市多次創下歷史新高。若其再次當選,其政策延續性和對市場的影響,將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股市表現最佳的年份通常是大選前一年(如2023年);而表現最差的年份則是中期選舉年(如2022年)。選舉年的平均漲幅為7.3%,但83.3%的時間漲幅更高。選舉年的晚些時候,通常出現平均7.3%漲幅,因為歷史上股市在選舉年3月份會下跌。在經歷了年中的穩健上漲後,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選舉前幾個不確定性最高的月份裏,通常會停滯不前(見圖表二)。

特朗普和拜登仍然勢均力敵,目前還未清楚誰會當選。RealClearPolitics的民調均值顯示,45.2%的選民表示支持特朗普,略高於拜登的44.8%(見圖表三)。

距離大選還有約半年,特朗普正努力尋求不同界別人士的支持。外電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在週四(6月13日)在華盛頓與約100名美國大型公司行政總裁舉行了私人會議,包括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的庫克(Tim Cook)、摩根大通(JP Morgan,美股代號:JPM)的戴蒙(Jamie Dimon),並承諾將公司稅率降至20%。

特朗普 總統大選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美國大選︳吼4行業板塊

雖然未有正式政綱,但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基於他過去的政策和言論,可以推測出以下幾個行業和公司類型可能會受益:

(一)能源行業

特朗普與現任總統拜登在氣候政策上,有顯著差異。後者將遏制氣候變遷和促進清潔能源製造業作為其總統任期和連任競選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特朗普則明確表示,他將推翻拜登政府的許多標誌性氣候政策。
特朗普的計劃包括撤銷電動車的稅收抵免、放寬汽車和發電廠的排放標準,以及預計再次讓美國退出《巴黎協議》。
過去特朗普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傳統能源行業,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料這些政策的延續將對以下公司有利: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美股代號:XOM):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公司將受益於政策放鬆和更多的能源開發機會。
雪佛龍(Chevron,美股代號:CVX):雪佛龍也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巨頭,特朗普的政策將有助於提高該公司的生產和盈利能力。

(二)國防和航空航天行業

由於國防支出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很大一部分,且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不斷升級,2024年總統大選可能成為國防股的決定性時刻。
特朗普政府曾增加國防預算,推動國防和航空航天行業的發展。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的數據,多年來,「五大巨頭」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美股代號:LMT)、RTX(前身為雷神技術公司,美股代號:RXT)、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美股代號:GD)、波音公司(Boeing,美股代號:BA)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美股代號:NOC)——獲得國防部年度預算的約三分之一。而2022年Lockheed Martin獲得了470億美元的軍事合同,超過任何其他公司,這顯示其在國防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國防預算增加,這些公司可能會再次受益。

(三)銀行和金融行業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和擔任總統後多次批評《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認為該法案對金融機構施加了過多的限制,抑制了經濟增長和創新,在位期間亦曾提出修改建議。特朗普一旦連任,或將尋求大幅削弱美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權力。摩根大通:作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摩根大通將受益於監管放鬆和經濟增長。花旗集團(Citigroup,美股代號:C):減少監管將使花旗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強,擴大其業務範圍和盈利能力。

(四)小型股

特朗普的連任可能會導致貿易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特朗普一直主張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強調優先考慮美國的經濟利。並建議對進口產品徵收10%的全面關稅。進口關稅政策和國內產業支持措施可能使美國小型企業受益,羅素2000指數可能因此成為投資者的關注焦點。投資羅素2000指數ETF(iShares Russell 2000 ETF,美股代號:IWM),可以享受小型股的增長潛力。

特朗普 總統大選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