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 新加坡總理

特朗普關稅︳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美國加徵關稅「不是對朋友應有行為」東盟將開會討論

投資

廣告

黃循財批評美國關稅政策

2025年4月8日,新加坡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在新加坡國會發言,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新推出的「對等關稅計劃」(Reciprocal Tariff Plan)表示強烈不滿。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基準關稅,並對特定地區加徵更高稅率,其中對新加坡徵收10%關稅。黃循財指出,新加坡與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US-Singapore Free Trade Agreement),且新加坡對美貿易為逆差(2024年新加坡從美國進口約250億美元,美國從新加坡進口約200億美元),按「對等關稅」邏輯,新加坡不應被徵收任何關稅。

黃循財表示:「我們對此感到非常失望,尤其因為新美兩國擁有深厚且持久的友誼。這不是對朋友應有的行為。」他認為,美國此舉背離了對盟友的應有態度,損害雙邊關係。

美國關稅邏輯的質疑

黃循財質疑美國以解決貿易不平衡為由實施關稅的邏輯:
貿易逆差的誤解:美國聲稱關稅針對貿易順差地區,但黃循財認為,貿易逆差本身並無問題,僅反映美國消費者從全球購買的商品多於全球從美國購買的商品。2024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達1.2萬億美元(約9.3萬億港幣),但美國在服務貿易(如金融、科技服務)與多個地區保持順差(如對新加坡服務貿易順差約30億美元)。

單邊政策傷害盟友:美國關稅未考慮服務貿易順差,且對新加坡等友好地區一視同仁徵稅,顯示其政策缺乏公平性與針對性。

對全球貿易體系的衝擊

黃循財警告,美國的「對等關稅」根本上否定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規則,特別是「最惠國待遇原則」(Most Favoured Nation,MFN):
背離多邊原則:美國按單邊偏好選擇性徵稅,開啟了以國家間關係而非規則為基礎的貿易模式。若其他地區效仿,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將瓦解。
小國面臨更大壓力:黃循財強調:「在一對一的雙邊談判中,小國的討價還價能力非常有限。大國將主導談判條件,而我們則面臨被邊緣化和被擠出局的風險。」新加坡作為小國(2024年GDP約5000億美元,約3.9萬億港幣),在全球貿易戰中更容易受到大國政策影響。

全球關稅戰風險:美國此舉可能只是全球加徵關稅的開始,中國已對美加徵34%報復性關稅,加拿大徵收25%關稅,歐盟(European Union)考慮調整碳邊境稅,貿易戰可能進一步升級。

東盟應對措施

黃循財透露,東盟(ASEAN)經濟部長將於本周舉行特別會議,討論如何應對美國關稅政策:
區域合作:東盟可能加速內部整合,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框架下的貿易合作,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對外談判:東盟或以集體形式與美國談判,爭取豁免或降低關稅,增強小國在貿易戰中的話語權。
多元化市場:東盟可能進一步開拓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分散貿易風險。

核心資料表

項目 詳情
美國關稅 對新加坡徵收10%關稅,對中國54%、歐盟20%、日本24%、南韓25%
新加坡貿易情況 2024年對美逆差:從美國進口250億美元(約1944億港幣),美國進口200億美元(約1555億港幣)
黃循財批評 美國關稅「不是對朋友應有行為」,背離WTO最惠國待遇原則(MFN)
東盟應對 本周舉行特別會議,討論關稅影響,可能加速RCEP合作與市場多元化
全球貿易風險 貿易戰升級,中國對美加徵34%關稅,加拿大25%,歐盟考慮碳邊境稅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