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風大雨大 利好國產科技行業︳陳宋恩專欄
關稅戰的發展趨勢還未穩定下來。但是,關稅戰的未來發展,有可能從美國挑起的全球關稅貿易戰或收窄至中美兩大經濟體關稅貿易戰。若這種格局持續對未來影響如何。筆者會從以下角度探討。
中美貿易戰不是近期開始,始於2018年,只是近期進一步升級及全面化。過去幾年,中美貿易發展受到影響。然而,中國整體進出口金額及商品貿易順差卻仍處於近歷史高水平。這反映中國出口企業,在過去幾年成功開拓新巿場減少對美國或個別單一市場的過度倚賴。
從這個角度看,出口市場多元化,始終是應對貿易戰風險的有效舉措之一。
加快進口替代格局
另外,美國總統及政府特別針對中國,從過去幾年至今的趨勢看,將導致美國持續減少進口來自中國商品。不過,近年來不少大型中國企業已出現多元化生產基地,即生產基地分布在多個國家。生產基地多元化也是有效應對個別地區貿易戰的方法之一。當然,生產基地多元化,也是對出口企業的管理能力的考驗。
核心競爭力仍在產品端。當市場焦點放在不停變化的關稅率,從企業角度看,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產品及服務的競爭力在哪兒。
筆者認為,企業的產品及服務競爭力如何,可從企業的整體毛利率及研發投入強度來判斷。產品及服務競爭力強毛利率才能高,高毛利潤才能有持續高研發投入來保持競爭力。
關稅戰肯定對不少企業帶來傷害,但也是帶來各行業汰弱留強的競爭格局。重點是汰弱留強從來都是巿場化的必經階段,關稅貿易戰升級只是汰弱留強的催化劑。
若中國按當前已經公布的關稅率徵收美國商品,從美國進口的商品,最終在國內價格將大幅度上漲,這對倚賴美國商品的國內企業或購買美國商品的消費者來說不利。
高端電動車如Tesla(美股代號:TSLA)旗下Model X及Model S只在美國生產,這間接提高國產高端電動車競爭力。
美國進口的農產品終端價格大幅上漲,這有可能帶動同類產品在國內市場格價上漲,美國農產品市場佔有率下降,也給國內企業及非美企業提高市佔率空間。
科技戰格局不變,國產替代仍是大趨勢。關稅率顯著上升,將導致從美進口機電產品如芯片及電子元件價格大幅增加。
之前美國及其盟國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至中國;加上當前從美進口科技產品終端價進一步上漲,這些因素都是加快本地科技發展採取進口替代的催化劑。
中國有14億人口龐大巿場及豐富的產業鏈,是中美貿易戰中的中國底氣及經濟實力所在。
關稅貿易戰當然對經濟有傷害,美國未來或會出不同的狠棘手段打擊對方,關鍵仍在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