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早報 | 阿里巴巴一季度回購48億美元股份;小米SU7今日開啟交付
美財政部部長耶倫將訪華
經中美雙方商定,美財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將於4月4日至9日訪華。
美國2月職位空缺略高於預期,自主離職率為2020年以來最低,裁員數創近一年最高
美國2月JOLTS職位空缺875.6萬人,略好於預期,1月前值下修至874.8萬人。2月自主離職率為2.2%,為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由於休閒和酒店業解僱人數增加,裁員人數升至近一年來的最高水平。
梅斯特:5月之前不可能降息,今年晚些時候再考慮
美聯儲票委兼克利夫蘭聯儲銀行行長梅斯特表示,是否降息取決於未來的通脹數據,但堅信通脹率繼續朝着2%的目標緩慢回落。梅斯特表示,鑑於當前經濟強勁,目前並不急於降息,但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將降息三次。此外,梅斯特還強調了,在當前經濟和就業市場表現良好的情況下,過早降息存在風險。
美聯儲戴利:2024年三次降息是合理的基線預測
美聯儲戴利表示,沒有調整利率的緊迫性;三月FOMC作出的決策是非常好的決策;需要考慮將利率保持在目前水平的時間多長;眼下保持政策不變是正確的決策;2024年三次降息是合理的基線預測;如果通脹更頑固,可能希望減少降息;經濟和貨幣政策都處於不錯的狀態;經濟仍然非常穩健,通脹回落的過程崎嶇不平。
摩根士丹利Slimmon:美聯儲減少降息對美股是好兆頭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的Andrew Slimmon認為,如果美聯儲少降點利率,對經濟和股市都是好兆頭。Slimmon表示,減少降息次數的理由通常是讓人樂觀的。在他看來,如果今年根本不降息,意味着標普500指數成份股2025年初每股收益有望達到275至280美元,鑑於市場會對這些預測抱有期望,股市上漲是合情合理的。
乘聯會:預估3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82萬輛,同比增長33%,環比增長84%
乘聯會表示,今年3月有21個工作日,相對2023年3月份的23個工作日少了2天。由於春節假期後的各行各業快速轉入正常運作,因此3月乘用車的環比產銷增長較為迅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綜合預估,2024年3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82萬輛,同比增長33%,環比增長84%。美股覆盤
三大指數集體下跌,特斯拉跌近5%,創四周最大跌幅,加密貨幣概念股齊跌
三大美股指盤中曾均跌超1%,道指收跌近400點至兩週新低,和標普均創四周最大日跌幅。道指收跌1%報39170.24點,納指收跌0.95%報16240.45點,標普收跌0.72%報5205.81點。
在公佈一季度交付38.681萬輛車遠低於預期、較分析師預期中值低將近14%後,特斯拉早盤曾跌近6.7%,午盤跌幅收窄,收跌4.9%,創3月4日以來最大日跌幅,連跌三個交易日至3月15日以來低位。
比特幣大跌拖累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概念股齊跌。收盤時,比特幣礦業公司CleanSpark(CLSK)、Marathon Digital (MARA)和Riot Platforms(RIOT)分別跌近9.4%、8.8%和7.5%,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MSTR)跌3.5%,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COIN)跌2.5%。
特斯拉一季度交付38.68萬輛,為2020來首次同比下滑
第一季度特斯拉(TSLA.US)交付量386810輛,這一數字遠低於分析師449080輛的平均預估,為疫情以來首次同比下降。一季度汽車產量433371輛,同樣不及市場預估452976輛。一季度特斯拉麪臨着電動車需求減少和高利率的雙重打擊,分析師們此前紛紛下調了對特斯拉交付量的預期。
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2023年虧損達70億美元,盤後跌超4%
英特爾(INTC.US)總營收從2022年的570億美元下滑至2023年的477億美元。分部門來看,數據中心和AI部門營收從2022年的168.6億美元下降至2023年的126.4億美元。英特爾晶圓代工廠的營收從2022年的275億美元降至2023年的189億美元。同時,該部門的運營虧損也在擴大,從2022年的52億美元增加到70億美元。英特爾盤後跌超4%。
機構:2025年蘋果公司25%的營收將來自服務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Apple One套餐的成功將使蘋果(AAPL.US)的服務收入成為iPhone之後的第二大營收源。該機構認為,蘋果的服務前景廣闊,到2025年,服務收入將佔蘋果總營收的25%。這將意味着,蘋果服務的年收入將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Counterpoint Research還預計,儘管存在監管問題,但蘋果的總營收將增長到每年4000億美元。美股成交額TOP20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