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分析】物聯網大趨勢創造商機 DXC積極轉型 估值嚴重偏低|投資有道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unsplash、DXC網站圖片
物聯網大趨勢 增長顯著
資訊科技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早前發表全球物聯網(IoT)設備數據報告指出,連接到互聯網的裝置及設備數目會日益增加,預測至2025年將達416億件物聯網連接設備,每年所產生的數據量會達到79.4ZB(zettabytes)。一個ZB代表10,000億個GB, 即相當於2.5億個4TB外置硬碟。
很難想像驚人的數據量是如何產生出來,但試想雲端應用滲透各行各業、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應用不斷增加、包含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及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人工智能(AI)無處不在、區塊鏈、視像監控日漸普及、第五代流動通訊即將面世,以至日常生活觸及到的智能家居及電腦等,種種設備產生的數據再經物聯網互聯創造價值。IDC預測,物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量至2025年會以年均複合增長率28.7%遞增;個別行業所產生的數據量會更顯著,如工業及醫療等,預計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六成。
兩強合併穩龍頭地位
面對數據氾濫,企業要掌握最新數碼化應用並不容易,若設立專責部門,成本往往極之高昂,非一般中小型企業可以應付。即使是大型企業,亦會選擇將大部分資訊科技項目外判,以降低營運及管理開支。DXC主業正是為企業提供資訊科技諮詢服務、涵蓋基礎架構和企業應用,並提供數碼化轉型解決方案。DXC是由兩間已有逾半世紀歷史的資訊科技企業合併而成。CSC是全球三大外判資訊科技服務提供商之一,除有美國政府作為大客戶,在保險及醫療行業亦處於領導地位。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則是惠普(美股代號:HPQ)旗下企業服務部門,與CSC一樣在資訊科技服務領域游走,尤其製造、交通、能源、金融及零售範疇。由於兩者專長不同、服務地區各異,成功互補不足及產生協同效益,兩間公司於2017年宣布策略性合併,締造出全球最大獨立IT服務商DXC,年收入超過250億美元,業務遍及70個國家,為接近6,000間企業客戶提供服務。
另外,DXC能稱之為獨立,主因DXC純以提供諮詢服務,並不如大部分資訊科技企業有自身品牌的軟體或硬體,向企業客戶提供服務時無需以產品銷售為先,與各大小軟件、硬件商不存在利益衝突,為客戶規劃解決方案時便可更具彈性及更切合業務所需。由於合併前期工作足充,令兩強可以展現無縫銜接,合併後業績交足功課,季度盈利及盈利率均有明顯增長。事實上,各行各業數碼化的大趨勢之下,不論任何規模的企業對資訊科技服務需求有增無減。
龐大的市場增長空間,自然惹來市場對DXC無限憧憬,合併後一年之間,股價由不足60美元曾一度升穿100美元關口。不過,一向以資訊科技服務為主打的DXC,近年轉型步伐未能跟上市場數碼化趨勢,令部分投資者開始質疑增長動力能否持續。股價自然首當其衝,過去一年由90美元水平回落,累積調整幅度逾四成。為提升競爭力,DXC今年初以代價20億美元,收購數碼化策略顧問與技術工程公司Luxoft。總部設於瑞士的Luxoft於2000年成立,強項在汽車和金融服務行業,DXC明顯希望藉收購加強該兩範疇。
收購加強車聯網業務
加入DXC後,Luxoft於4月隨即與Trend Micro組成策略聯盟,合作發展連網汽車偵測及監護系統,為車內系統設立防護避過網絡攻擊及入侵。至於DXC最新季度業績表現一般,截至3月底止第四季度收入52.8億美元,按年減少5.4%,差過市場預期。期內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稅前溢利3.54億美元,跌39.7%;純利2.71億美元,大幅倒退52%;來自持續經營業務每股攤薄盈利1.01美元,下跌43.8%。
若撇除重組等非經營開支,調整後稅前溢利7.78億美元,下跌4.1%;調整後純利5.89億美元,相當於調整後每股攤薄盈利2.19美元,高於市場平均預測2.09美元。不過,管理層對前景趨向審慎,將本年度收入預測下調至介乎207億至212億美元、每股攤薄盈利介乎7.75至8.5美元。
DXC本年度首季成績表,於8月8日收市後派發。因應第四季度業績欠理想,富國銀行將其目標價由72美元降至55美元。該行表示,管理層調低本年度展望預測,加上未來毛利率可能受壓,會繼續利淡短線股價表現。KeyCorp指出,DXC管理層未能有效管理市場預期,令投資者懷疑公司可否過渡至收入增長模式。
縱使如此,股價經歷過去一年調整後,風險回報已變得吸引,其估值在科技股當中屬嚴重偏低,故維持「增持」評級,但目標價由97美元調低至88美元。花旗亦認為,DXC近季度收入令市場失望,已令股價飽受沽壓;觀乎未來幾季的訂單情況不俗,相信中長線有力支持股價收復失地,所以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同樣是88美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