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分析師意見總是不準確?揭開一眾燈神估錯市4大盲點

投資

廣告

很多人都會稱經濟學家、投資策略師和股票分析師為「專家」,他們所作出的市場預測往往被人喻為「明燈」。他們理應投入時間鑽研公司收入與股價走勢,對投資者是否應該持有該股票作出意見及評價。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分析師意見不準確呢?

研究:分析師意見是「明燈」?

曾經有研究調查1981年至2016年間,美國公司股票與各分析師的評價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這35年中,分析師的意見大多是「明燈指引」。

研究數據來自分析師每年12月,對各公司股票的未來3-5年的增長預測。研究發現,前10%分析師認為「最樂觀」表現的股票,往往會較他們認為最悲觀的10%股票增長更差。

而根據數據公司Factset的研究,2020年第四季度,標準普爾500指數中,79%的公司,在收入方面都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而該年預期準確率很高的「高薪」分析師,其失敗率高達 81%,預測表現相當不準確。

(圖片來源:unsplash@fedotov_vs)
(圖片來源:unsplash@fedotov_vs)

分析師意見不準確的4個原因:

1.分析師或有既得利益,預測常有偏見

的確,有部分分析師身兼多職,他們可能來自券商、資產管理公司、對沖基金等等。雖然現時的監管條例將確保分析師保持客觀,但分析師一般都只會推薦最適合其雇主的股票,而非所有投資者的股票。

情況如果放到基金公司,因為他們的收入往往基於該基金管理的資產數量,而共同基金公司報告其持股的日子會有30天延遲,基金的權重可能已經在調段時間作出變化,而發佈意見的時間也沒有硬性規定,更難保證分析師不會以其意見推動市場,並符合基金投資組合的最佳利益。

因此,基金公司的分析師往往會有既得利益,很難確保分析師公正地描述預期,甚至帶有偏見地預測趨勢。

2.股價預測只適用一年,短期波動最難預測

在股市中積累財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大多數成功的投資者的投資時間以十年為單位。然而,大多分析師都只以12 個月或更短的時間框架作預測,檢視的角度也未必全面。

而且,更多時的情況是,短期預測將很容易受到無法預測的短期波動影響,使得它們更不準確、更不可靠。畢竟,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股市波動涉及太多非人為事件,如新冠疫情大流行,都是分析師無法預測的。

然而,到12個月的過後,分析師與其預測或許沒太多人再理會了。

(圖片來源:unsplash@Isaac Smith)
(圖片來源:unsplash@Isaac Smith)

3.分析師傾向唱好而非唱淡

有一個有趣的情況,據數據統計公司FactSet,它們發現截至2017年12月,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當中共11,147家分析師的評級之中,「售出」評級只有5.2%。換句話說,94.8%的評級都是「持有」或「跑贏大市」。

除了數據之外,分析師偏向唱好也有其動機,從「選股者」的角度出發,尋找有機會創新高的股票,比尋找需要賣出的股票更吸引,更容易為受眾留下良好印象。

花旗集團首席股票策略師Tobias Levkovich認為分析師不會「冒險」唱淡大市,因為「人們傾向對壞消息更加膽怯,如果你伸出脖子說出壞消息,你會得到股票所有者的強烈反對。」

但唱好就不同了,隨著對股票的情緒變得極端,好轉的可能性都會增加⋯⋯

4.分析師都有群眾效應?

金融智囊團Newsmax的David Frazier認為,幾乎所有「專家」都會因為「群體思維」而犯下不少錯誤,很少人可以獨善其身。

David認為,金融、投資分析師往往不怕預測錯誤,只要大多數同行也錯誤就可以了。換句話說,分析師很有可能追逐預測是否「正確」,而不是「準確」,因為市場一向想要達成共識,並減少衝突,導致很多與預期不一樣的走勢。

2008金融風暴前,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投資策略師稱,全球大多數地區經濟狀況良好,住房市場正經歷短期「修正」。事後被證實預測錯誤,卻鮮少有人預見這一點。

延伸閱讀:儲錢大法| 金錢專家教路開呢5個戶口理財 月入幾多都照樣儲到錢!

延伸閱讀:1.05億六合彩7注中 親友都冇情講 「10大錯事」千祈咪做 包你守得住世間橫財!

美股、加密貨幣成新趨勢,想了解但無從入手﹖港股又點做先可以趨吉避凶﹖經一全新推出patreon訂閱號【經一共肥計劃】,訪問業內專家獨家俾料,提供深入淺出分析;影片、專欄、文字報道各適其適。而家有早鳥優惠,每月10美元,點擊連結,就可以早訂早享受﹗

【共肥不自肥,賺錢預埋你﹗】

patreon訂閱號【經一共肥計劃】

https://www.patreon.com/EDfattogether?fan_landing=true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sh@Afif Kusuma、unsplash@fedotov_vs、unsplash@Isaac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