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慣性循環統計 節奏分析較技術分析更準 | 港股分析
撰文:Options Jack |圖片:新傳媒資料庫、burst
就像筆者之前提及的「年初效應」,已經連續三年相同,也像2017年11月份開始的「結算日效應」,連續四次才「斷纜」。
恒生指數在週一(5月28日)結算前兩日開始下跌,同樣應驗了結算日下跌的節奏,更讓人驚訝的是,就像過去三個月的結算日(期指結算日在每個月最後交易日的前一日),週三(30日)同樣是回到30,000點邊緣。
末日Long贏高倍數利潤
筆者上期在本欄提及末日Long的股票期權投機,應該跟隨過去的節奏,亦即是在期指及期權結算日或股票期權最後交易日前的兩個交易日開始部署,跟隨過去兩個月的情況,是以Long Put的成功機率最高。
這次稍有不一樣的地方是,倍數最大的並非之前的中國平安(02318)或騰訊控股(00700),而是建設銀行(00939)、滙豐控股(00005)及港交所(00388)。
滙控、港交所及建行兩日之間均可有4至9倍利潤不等,反而上兩個月急跌獲得Long Put大倍數的平保,這次只有2至4倍利潤,相對失色不少。
其實末日Long並非只比對個別股票跌幅的多少,而必須配合入市交易時股價與最近的行使價的距離。
例如週二(29日),建行股價在8.08元附近,與只剩下一個交易日的5月份8元Put,只有不到1%的距離,而建行引伸波幅偏低,8元Put當時期權金只在0.02至0.03元之間,中間價約0.025元。 換個計算方式,即一日後若股價跌至7.97元,便有0.03元的內在值,也是期權Long Put的打和點。
週三當天,建行最低跌至7.81元,即當時最大內在值是0.19元,換算前一日以0.025元買入的話,最多有7倍以上利潤,分段平倉應該也有5倍以上。
不鼓勵這種投機
另一隻大藍籌港交所,在週三跌幅並不是最多,由前一個交易日的258元跌至當日最低251元,跌幅只有2%,但由於港交所股價持續浮沉在250至270元之間超過兩個月,造成引伸波幅低至只有22%。 週二港交所股價在258元附近時,只剩下一天到期的255元Put期權金只有0.5元,打和點計算即是在254.5元(255-0.5)。
股票期權最後交易日,港交所股價最低跌至250.4元,距離行使價255元Put有4.6元的內在值,所以前一日以0.5元買入,最多可有約8倍利潤。
因為股票期權並非結算,而是交易至當日下午四時收市,所以比指數期權更適合博取末日槓桿大倍數利潤。
因末日Long根本來不及止蝕,隔天錯方向或股價變動不大時,期權價格會瞬間下跌八成,甚至跌近零,所以只適合有期權經驗基礎者小額投機。
雖然有倍數利潤的憧憬,由於高風險以至金額小,難有太大利潤,筆者也不鼓勵這種投機;反是可考驗個人對短期方向的敏銳度,也是一個期權短線交易的練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