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風暴|傳私有化安撫中央 滴滴否認

港股拋售過度 靜候理性回歸|陳錦興

投資

廣告

這星期港股遭受重挫,不是經濟危機、不是企業盈利下滑,而是監管風暴、政策等因素,投資者顯然準備不足,也難以評估。而市場波動,自然消息亂飛。當市場被熊市氣氛籠罩,投資者負面情緒被放大,引發沽貨潮;而指數、領導股破位而下,觸發更多衍生工具的對沖沽壓及斬倉盤,形成完美的沽壓鏈。要斬斷這條沽壓鏈,首要是從宏觀角度思考企業及經濟新形勢,讓理性回歸。

撰文:陳錦興|圖片:中新社

近期,內地監管當局先針對滴滴出行(美股代號:DIDI)的海外上市及數據安全;繼而以非常嚴厲的形式處理校外補習的營運。 資本市場感到風暴已至,特別是外資基金,如美國「女股神」Cathie Wood索性清倉離場作回應。

這反映市場不明白這種新的發展,最終對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因而對中國企業加上更大的風險溢價,引發估值下調。無論是對新經濟、醫療、餐飲及品牌股,均無一倖免。 無疑,資本市場的規律就是如此,投資者絕對厭惡不明朗,甚至偏向短視。

然而,如從更宏觀的視角考慮這次市場的波動,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整頓可保護大眾利益 內地的監管行為並非無的放矢,而是要更徹底扭轉市場亂象、險象,以內房三條紅線為例,把過度槓桿的房企調整,讓其資產負債表回到正軌,其實不是壞事,也令金融系統更安全。

雖然,短期內房股債價受壓,但中長線前景將更穩;而更重要是內房產業對內地經濟的影響,可調節至較合適的水平,有利內地經濟深化轉型。 至於重擊校外補習,也是著眼長遠;特別是著眼於減輕家長在補習上的財務負擔,從而間接鼓勵生育,推動內需及增長。

無疑對行業而言是痛苦的,但這是惠及大眾的轉向。 雖然教育股是市場有規模的板塊,也是不少平台企業的主要廣告客戶,但畢竟其市值體量仍是較細,對市場真正的衝擊是可以承受。而用於校外補習的金額,將來也自然轉向其他消費環節。

因此,這不是零和的概念,而是學童消費的轉移。 歸根結底,無論是數據安全、海外上市監管、反壟斷,以至內房及教育行業的整治,當中皆有重要的邏輯,就是保護一般大眾的利益。 對市場而言,只有大企業不斷增長;小市民卻無力改善生活及消費。

這種結構及模式,終究會出問題,甚至演變成行業失序及系統風險。 始於叫停螞蟻集團上市的積極監管,其目的開始漸見清晰,這是認真理順經濟結構的操作。如早年的叫停理財產品、遊戲審批及醫藥的帶量採購等,這些監管舉動最終並無催毀行業增長。

若用理性的角度看這次強力監管,得出的結論並不悲觀。 當未來監管形勢更加清晰,市場的不明朗因素會消散。投資者將看到更公平、更穩健及更平衡的行業生態及經濟結構。 這次大跌市確是突如其來,也具殺傷力,惟中、港經濟仍穩步復甦,通關在望。恒生指數市盈率15倍,估值合理,具足夠實力克服眼前股市的難關。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