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道不足 股市經濟持續反彈存疑︳封面故事
國慶長假期後首個交易日,國家發改委本週二(8日)召開發布會介紹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會中表示,國家將致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持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
鄭柵潔透露,中國要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並且加強致力發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建設」與「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等「兩重建設」。
同時,為了支持「兩重建設」,中國將在今年內,提前撥發1,000億元人民幣「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並另外再撥發1,000億元人民幣的「兩重建設專案清單」,支持地方加快開展「兩重建設」的前期工作。
鄭柵潔並指出,內地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包括「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與「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發改委將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雖然推出不少政策,惟力道不如市場預期,導致港股出現急劇下跌。原本開盤前市場信心十足,在發改委召開發布會前,有不少大行預期中央會有20,000至30,000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出爐,
恒指在週二一度下跌2,336點,最終收市下跌2,172點,收報20,926點,創下單日最大點數跌幅,成交額達到6,204億元,同時抹去國慶假期期間的全部升幅。
而A股亦在週三(9日)回調,三大指數下挫(見圖表一)。
同日內地媒體報道,據金融機構了解到,金融管理部門已對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金融機構應當高度重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投資者保護,強化內控和合規管理,嚴控加槓桿。
雖然這項規條早已存在,但消息顯示當局有意抑制「炒風」,影響市場情緒。
9月人民銀行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主要集中在貨幣政策上,希望能夠提振經濟、穩定市場。儘管這些政策在短期內對股市產生了正面影響,市場仍對其長期有效性表示質疑。
財政政策力度未達市場預期
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降準、減息和鼓勵投資的舉措,確實一度拉動了股市反彈,但這些短期措施能否真正支撐經濟的穩定增長,仍然面臨挑戰。
世界銀行本週發表半年度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即使近期刺激措施暫時提振,中國經濟增長仍將在2025年進一步放緩,將從今年的4.8%,放緩至4.3%,料將拖累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包括印尼、澳洲和南韓等國家)的增長,從今年的約4.8%,放緩至明年的4.4%。
政治局會議後,市場一直寄望當局會提出更多財政政策,務求「三枝箭」救經濟。市場寄望能夠看到更大規模的公共投資計劃,例如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大內需的長期項目。
然而,至今財政政策的力度和覆蓋範圍仍未達到市場預期,這使得部分投資者對政策的持續性和力度產生疑慮。
觀望財政部發布會
不過,早前花旗發表報告指,這一情況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發改委主要負責改革和結構性政策,而涉及財政預算和政府債券配額的決策權則屬於財政部。
報告指,本週二簡報會中的財政線索更多是關於改善可用空間的部署,而非擴大新的政策空間。新資金可隨時用於應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而財政部仍是未來幾週刺激政策的關鍵。
中國財政部將於週六(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屆時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將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有關情況。
這次新聞發布會可能是未來幾週影響市場情緒的重要事件,市場期待更多實質性財政措施出台,以應對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
另外,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可能提供更多的政策訊號。為股市提供支持。
中國經濟基本面仍未有明顯改善仍是市場投資者所擔心的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不包含在校生的16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攀升至18.8%。這一高失業率引發了對青年職業前景的廣泛擔憂。
此外,8月全國工業企業利潤下跌17.8%;而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2.1%,從7月夏季旅遊高峰的2.7%增幅,進一步再下滑(見圖表二)。進一步顯示出國內外消費需求疲弱,對經濟造成壓力。
「10•1」消費表現回暖
數據有一定滯後,最新公布「10•1」黃金週數據,可以看到旅遊和零售業的活動恢復強勁,當中餐飲、汽車銷售、新能源汽車增長尤為明顯。
根據國稅總局的數據,假期期間消費相關行業的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1%,顯示消費活力有所恢復。
然而,專家指出消費者信心的恢復仍面臨挑戰,尤其是在過去幾年中,零售總額增長疲軟。
另外,房地產市場方面,黃金週期間一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數據同樣令人矚目。例如,深圳的一手和二手房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分別增5倍和2倍。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睇樓熱潮再度升溫,尤其是在限購政策放寬和貸款條件改善的推動下,許多潛在買家,選擇在假期期間入市。
儘管「10•1」黃金週的數據顯示出旅遊、消費和房地產市場的回升跡象,但中國經濟的全面復甦仍然面臨挑戰。
消費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復,尤其是在收入預期和就業穩定性方面仍有不確定性。因此,未來幾個月內,政策的持續跟進將成為關鍵。
看好龍頭企業
面對當前的經濟狀況,股市能否「炒得起」仍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新加坡銀行中國股票策略師霍慧敏女士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儘管基本面和盈利增長需要時間來證明,但如果財政政策能及時出台,則市場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報告提到,大多數香港和內地主要市場指數的估值,已經回升到歷史平均水平,但仍低於2016至2018年和2020至2021年兩次市場反彈中的峰值。
創業板和恒生科技指數則相對滯後,前者的估值仍低於歷史平均,後者較2022至2023年的高點有約40%的折扣。
報告指出,主要受益者依然是市值較大、權重較高的互聯網和平台公司,以及領先的消費企業。該行改變了對消費板塊的謹慎態度,現在更偏好行業內的龍頭企業。
在行業層面,看好的行業是可選消費、必需消費品和通訊服務。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