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大刀闊斧改革 未來迎曙光

海底撈市值一年蒸發3,500億 洗心革面執笠300間舖 大行預期股價即將起飛

投資

廣告

天氣轉冷,很自然想起打邊爐股。海底撈(06862)今年初氣焰十足,曾經創下85.8元歷史高位;惟不足一年,股價急轉直下,一度跌穿20元關口,市值蒸發逾3,500億元。

疫情持續固然有影響,過度擴張反而是業績不濟的主因。管理層意識到問題所在,痛定思痛決心改革。最壞時刻漸過,股價亦是時候重新出發。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Getty Images

海底撈品牌已有逾20年歷史,1994年由四川首間火鍋店起家,至今業務已遍及全球,截至6月底止直營門店達1,597間,當中1,491間位於內地,其餘106間分布於位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南韓、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及澳洲等地。

收縮業務規劃 關300間店

海底撈過去幾年急速擴張,惟部分門店缺乏中央監察,且經營管理能力不足,衍生了內部監管問題。

新冠疫情爆發,令整體營運雪上加霜。

管理層痛定思痛,早前檢討經營表現後,決定作出一系列調整門店擴張規劃。

目標在今年底前逐步關停約300間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未如預期的門店,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週期最長不超過兩年。

集團強調不會裁員,並會妥善安頓該等門店的員工。

海底撈大刀闊斧改革 未來迎曙光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網)

另外,為改善集團經營表現,將由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楊利娟領導「啄木鳥計劃」。

計劃主要內容包括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並相應採取改善措施;重建並強化集團部分職能部門,並恢復大區管理體系。

在科學考核各部門的前提下,持續向員工傳達企業文化及倡導愛和信任為核心的奉獻精神;適時收縮業務擴張計劃,若門店的平均翻枱率低於每天四次,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的門店。

評級機構惠譽認為,關閉部分門店可能帶來一次性減值虧損,暫時休整門店將持續產生租金開支;但長遠而言,放慢擴張步伐有利提升整體生產力,未來12至18個月內,自由現金流有機會重錄正數。

瑞信認為,集團推行收縮策略屬意料中事,但規模之大則超出預期,市場普遍預計只會關停約150間門店。

料集團內地門店數目會由6月底的1,491間,降至今年底約1,300間。

管理層未來將會聚焦提升翻枱率及改善客戶滿意度;而實施新策略後,股價能否出現突破,未來數月的經營狀況變得尤其關鍵。

故此,該行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25.5元(見圖表)。

海底撈大刀闊斧改革 未來迎曙光
(圖片來源:新傳媒編輯部)

致力提升翻枱率

中信證券指出,受「10•1」黃金週拉動,預計海底撈10月整體翻枱率逾3.4次,已回復2019年同期的七成半;但「啄木鳥計劃」成效兌現需時,建議未來跟蹤翻枱率恢復程度,靜待快速提升的拐點出現。

另外,考慮到關店一次性減值虧損,僅影響2021年業績,預測集團今年經調整淨虧損3.61億元人民幣;2020年可扭虧,錄得經調整淨利潤為21.23億元人民幣;2023年進一步增加至31.96億元人民幣,維持「增持」評級,目標價25元。

野村相對有保留,該行相信新規劃長遠有助降低營運成本,但短期業績將受一次性減值虧損和維持員工開支等不利因素拖累。

在未有具體吸納新客群及提升平均單價策略前,評級由「中性」下降至「減持」;目標價亦由31.6元,下調至17元,相當於2022年預測市盈率30倍。

海底撈宣布收縮措施僅一星期又有新動作,於11月中宣布配股集資,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1.15億股,按每股作價20.43元計,籌得淨額23.37億元。

款項當中三成用於提升供應鏈管理和產品開發能力;另三成用於償還銀行貸款融資,餘額則用作營運資金。

配售價較前收市折讓7.97%,抽水消息拖累股價應聲急挫,並且跌穿配股價水平。

海底撈大刀闊斧改革 未來迎曙光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而另一大和繼續看好,目標價31.5元,維持「跑贏大市」評級。該行指出,目前經營環境仍然困難,相信集團配股集資後,可舒緩短期流動性壓力;而配股所帶來的攤薄效應有限,預測對今後三年,每股盈利影響僅介乎1%至2%。

高盛則指出,雖然集團截至6月底止手頭現金等值達48.13億元人民幣,但同時短期及長期債務分別35.78億及41.53億元人民幣,即上半年淨負債比率28%。

鑒於集團上半年錄得自由現金流出15億元人民幣,同期折舊開支亦高達13億元人民幣;配股集資除作營運用途,相信為短期債務再融資亦是主因之一,有利改善短期現金流狀況。

該行維持集團「中性」評級,並給予其目標價27元。本週五(11月19日),海底撈股價收報19.72元。

延伸閱讀:平衡組合勝一切|李聲揚

延伸閱讀:最佳投資策略 巴菲特教你睇準入市時機 三年報酬率近400%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