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準備迎接末日?分析暴跌背後3大原因

比特幣準備迎接末日?大好友馬斯克也在沽貨 分析暴跌背後3大原因

投資

廣告

比特幣4月走勢猶如坐過山車一樣,在4月14日曾突破63,000美元關口,可惜好景不常,在上月層失守50,000美元關口,更一度跌至47,000美元。

到底比特幣是否已經「玩完」?背後又有甚麼原因促使今次暴跌?雖然比特幣已慢慢回升,在今日(7日)報56,080美元。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Unsplash

資金流出創新高

據CoinShares數據顯示,比特幣上週資金流出金額創紀錄,反映市場熾熱的情緒明顯轉趨審慎。

截至4月23日當週,比特幣的資金流額度達到2,100萬美元(約1.63億港元),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單週資金流出;而資金流入僅為130萬美元(約1,014萬港元),是自去年10月以來最低的單週數字。

而據上述數據,上週資金流出量僅佔虛擬貨幣總管理資產的0.05%,今年至今每週平均資金流入量約佔0.6%。

至於為何比特幣會突然大出血?在市場制度及比特幣走勢中,分析了三大原因:

(一)美國政府加稅

有分析認為,美國總統拜登計劃提議將富人的資本利得稅率提高近一倍,因此虛擬貨幣可能會經歷一輪技術性沽售。
據外媒引述,拜登提出將資本利得稅由目前的20%升至39.6%;加上投資收益附加稅(3.8%),聯邦資本利得稅率將高達43.4%。

根據規定,持有虛擬貨幣超過一年賣出也要繳交資本利得稅,相信該消息亦是引發投資者拋售的主因。

拜登政府在提出加稅後,比特幣立即跌穿50,000美元關口,而虛擬貨幣市場亦在24小時內蒸發2,600億美元。

(二)各國政府開始收緊政策

土耳其中央銀行宣布,從4月30日起,禁止使用虛擬貨幣直接或間接購買商品或服務,消息流出後,比特幣價格亦隨之受挫。

土耳其宣布抵制比特幣後,市傳美國財政部將指控數家金融機構,指他們使用虛擬貨幣洗錢,消息再引發比特幣上週的急挫。

對政府禁止虛擬貨幣,「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接受外媒訪問直指,認為比特幣繼續一路暴漲,各國抵制虛擬貨幣是遲早的事。

他表示:「如果比特幣真成為一種貨幣,正如許多熱衷於虛擬貨幣的人士所說,我無法想像世界上任何政府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事實上,不少「大佬」都曾就政府禁止虛擬貨幣一事上發出過警告,例如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基金的(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等。

(三)早前升幅過多 現進入調整階段

亦有分析指出,比特幣急跌的主因是因為早前升勢太急。

就連一直是比特幣大好友的華爾街投資大師,Guggenheim Partners環球投資總監Scott Minerd亦指,雖然長遠仍看好比特幣前景,但目前的確存在泡沫,短期內將出現重大調整,調整幅度甚至高達五成,意味比特幣將會回落至約20,000至30,000美元水平。

不過,Scott Minerd補充,比特幣之前亦曾出現過類似的調整,認為是長期牛市正常現象,未來仍有機會升上40萬至60萬美元水平。

而長期持有比特幣的基金經理Bill Miller亦於上週表示,虛擬貨幣未見跡象會像2017年般進入寒冬。

他指比特幣的供應每年僅增長2%,而需求增長正在更快,意味價格將愈來愈高。然而不代表價格會一帆風順,承受價格波動是必然的步驟。

比特幣準備迎接末日?分析暴跌背後3大原因

馬斯克大手賣比特幣割韭菜?

特斯拉(Tesla)在本週一(26日)公布的財報顯示,除了賣車與碳權收入外,Tesla還有一筆賣出比特幣的利潤,金額更高達1.01億美元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強調,賣出比特幣,只是為了證明虛擬貨幣的流動性,重申他並沒有賣掉任何以自己名義持有的比特幣。

綜合外媒報道,根據Tesla的財報,公司在本季度的淨利達到4.38億美元,創下新高,除了銷售汽車的獲利外,碳權收入也達5.18億美元。另外,Tesla還將之前斥資15億美元買進的比特幣出售了10%分額,獲利約1.01億美元。

比特幣準備迎接末日?分析暴跌背後3大原因
Tesla創辦人Elon Musk。

馬斯克一直被視為虛擬貨幣的「大好友」,先後出面力撐比特幣,Tesla更是少數最早接受比特幣付款的公司。

有部分人質疑Tesla是次賣幣有「割韭菜」之嫌,早前一直抬高比特幣價格,然後高位獲利離場。媒體公司《Barstool Sports》創辦人Dave Portnoy率先發難,在社交平台Twitter發文指:「據我的理解,馬斯克買了比特幣,抬高它的價格後就賣掉,發了大財。」

馬斯克隨即反擊回覆,強調並未售出任何屬於自己的比特幣:「不,你的解讀不對,因為我沒有賣掉自己持有的比特幣。Tesla出售了所持幣量的10%,主要是為了證明虛擬貨幣作為資產負債表上現金替代品的流動性。」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