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日本

歐洲和日本銀行被低估的潛力

投資

廣告

儘管利潤加速增長,許多歐洲和日本金融機構的股價仍然出現折讓,這是由於其緩慢增長的歷史拖累,而這可能為積極的投資者創造機會。

直到最近,歐洲和日本的金融機構鮮少被認為具有良好的回報潛力。投資者更常聽到銀行醜聞和在負利率下盈利能力下降的消息,因此對這些公司持觀望態度。

但最近,這種觀點正在改變。自2022年底以來,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日本銀行指數(TOPIX Banks Index)累計回報已達78.4%,而STOXX歐洲600銀行指數則增長了近60%。相比之下,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 Index)在同一時期的總回報僅略低於50%。(所有回報均以當地貨幣計算。)

儘管這些反彈非常可觀,但可能尚未結束。在我們看來,較高的利率、企業改革以及行業整合等因素可能會為歐洲和日本的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上行空間。

正常化利率提升利潤

在2022年前,歐洲和日本均實施了零利率或負利率政策,以促進各自經濟的復甦。在歐洲,負利率持續了大約十年;在日本,則持續了八年。在此期間,銀行的淨利息收入受到影響,因為存款利息與貸款利息之間的利差縮小,且機構有時需要支付費用以將多餘的準備金存放在中央銀行,而不是獲得利息。

但隨著疫情後通脹的加劇,貨幣政策轉向,利率上升至數十年來未見的水平。日本銀行是最後一家採取行動的中央銀行,但在2024年至今已經提高了兩次利率,這是政策制定者17年來首次加息。

隨之而來的是,淨息差上升,2024年第一季度歐洲的平均淨息差達到1.62%,高於2021年的1.18%低點。日本也預計會出現類似的趨勢。在2023年底,主要日本銀行預測短期利率每上升10個基點,年淨利息收入將增加多達350億日元(約合2.4億美元)。

企業改革和市場結構推動股東價值

儘管一些中央銀行現在開始放鬆貨幣政策,但考慮到當前的通脹水平和仍然堅韌的經濟增長,利率不太可能回到零利率的水平。而且,沒有出現衰退的情況有助於抑制不良貸款的增長。

新的企業和市場結構也帶來了長期好處。在歐洲,銀行在全球金融危機後,花了十多年時間改善資本儲備的規模和質量,最終規則仍在落實中。與此同時,在負利率時期精練的風險控制和成本削減措施大大提高了許多公司的運營效率。

行業整合也是一個有利因素。例如,在丹麥,四家銀行現在擁有超過80%的儲蓄存款。更廣泛地看,歐洲的貨幣市場基金在市場上的份額低於美國,這限制了提高儲蓄賬戶利率以吸引存款的壓力。例如,在2023年3月,美國出現了銀行相繼倒閉的情況,歐洲的貨幣市場基金吸引了193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而美國當月的資金流入總額達到3670億美元。

在日本,2023年東京證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提高其企業價值——否則面臨退市風險——這使得銀行更加關注股東回報。這包括解除對其他公司的交叉持股,從而釋放出可以以股息和股票回購形式返回給投資者的資本。因此,從2022年到2026年,三大日本金融機構預計將其每年每股股息提高60%或以上。

注意錨定偏誤

儘管存在這些積極的趨勢,歐洲和日本銀行股的市淨率(P/B)仍低於1,且遠低於美國同業的水平。(市淨率反映市場對公司相對於其淨資產的估值。)

雖然某些折讓可能是合理的,但我們認為估值差距也反映了錨定偏誤——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往往會參考歐洲和日本銀行過去的低迷表現。

但在一些高增長領域經歷了快速的市盈率擴張並主導股市指數的時候,投資者可能應該更關注當前的市場基本面。主動的策略可以幫助投資者識別這些機會——尤其是在那些可能不熟悉的公司中——並提供了迫切的多樣化優勢。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駿利亨德森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