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手術的飛躍發展︳符致華專欄
近年來,機械人手術已經成為了醫學領域其中一項最受注目的突破性創新,這種技術徹底改變了沿用多年的手術方式。
相關市場年增長率達11%
透過新穎的實驗性技術,如今外科醫生在處理複雜的手術時,可以進一步提升其精確度、靈活性和控制水平,同時更可減低併發症出現的風險。
「機械人輔助手術」(Robot Assisted Surgery, RAS),顧名思義是用以協助外科醫生,施行一些難以、甚至無法透過傳統手術技術來完成的精細複雜手術。
根據顧問公司奧緯諮詢的估計,目前機械人輔助手術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11%,到2026年整個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40億美元,而且其增長空間相當大,因為在目前,機械人手術在歐洲只是佔整體手術量的2%左右,在美國的市場分額雖較高,但也只是15%。
除了輔助外科醫生進行手術外,醫療機械人也可以透過各種元件和感應器來處理大量數據,並向外科醫生提供即時的數據回饋,而且這些機器也可以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到網路,繼而進一步豐富現有的醫療資訊及分析。
然而,市場分析指出目前機械人手術仍然面對一些挑戰。舉例說,外科醫生必須完成額外的專門培訓,才能進行機械人輔助手術。
然而說到最重要的障礙之一,肯定是成本問題。醫院必須配有相關設備才能進行手術,但購入手術機械人的成本相當高昂,普遍而言,每部手術機械人的成本可能超過150萬美元,但這還未計入每年的保養費用。
尤其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財政緊絀的小型醫院或地區較為偏遠的醫療中心,未必能付得起相應金額,投資於如此高端的醫院設備。
監管環境有待配合新技術
此外,手術機械人面對的監管環境也值得注意。醫療畢竟是性命尤關的行業,因此行業的局管往往非常嚴格。
由於這是一項嶄新的技術,現有的監管規例或許未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使實際操作上仍然存在很多未知之數。
此外,不同國家的醫療監管條例,亦存在頗大的差異,結果是製造商在設計產品和獲得批准時,仍然面對不同的障礙。
上述這些技術性問題仍然有待解決,但是筆者堅定地相信,隨著人口持續老化、社會對醫療的需求愈來愈大,業界採用更多機械人輔助手術已經是大勢所趨。
因此,這種技術可望為病人可以獲得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率和精準的微創治療,最終甚至有可能改寫未來外科手術的標準。
筆者公司認為這個創新領域,將會是一個具有結構性增長的長遠趨勢,而且亦為投資者帶來了難得的增長機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