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鳴明言深圳將逐漸取代香港 料五年後金融中心地位不保:「香港地位跟大陸二線城市沒有分別」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庫、中新社
深圳要做的是引入外資
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底南巡視察,表示將會開放更多改革自主權給深圳。而特首林鄭月娥稱不介意香港GDP被深圳超越,但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會介意,林一鳴就表示:
「深圳不需要取代香港,取代香港並無意思,他要做的是引入外資,而分走香港大部分的『餅』。」
「香港經濟約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起飛,黃金時代是90年代至2000年初,而經濟起飛的原因是基於內地落後。改革開放的時候,內地很落後,平均工資只有300至400元人民幣,內地想趕上來,香港在那時發揮到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香港在幫內地的時候亦會受惠,經濟會飛快地發展:「香港在1976至1996年,每五年人工就會double,每年平均升幅逾10%,但問題是,到了2020年這個階段,香港在內地的經濟發展上起不了作用。」
他續指,過去10年,製造業是王道,但在2020年打後進入小康及中產社會的階段,現在著重科技相關的產業。不幸地,香港在相關課題上並不能幫到忙。
香港的成功基於內地的缺陷
「現在香港唯一能幫到的,就是引進外資入內地企業。香港的成功是基於彌補內地的經濟缺陷,現時的缺陷就是人民幣未能自由流通;加上有資本的管制,比如美國資金在中國是開不了股票戶口。」
「如果深圳在未來五年,能在這兩個關口開一個缺口出來,深圳自己能做的話就不再需要香港。」林一鳴補充道。
「比如說人民幣部分流動,讓外國人去買A股,亦容許他們提錢出來,我認為深圳在五年後做到這件事並不難。當然, 調轉就不行,深圳人要拿錢到美國就不可以。」林一鳴指, 當這兩個缺陷打通得愈多的時候,香港能做到的事就愈少,但強調香港的地位不會一下子變零,預期過程需要大概五年的時間。
談到中港關係,林一鳴認為中國關係的轉變,可以分成三個重要階段:
- 剛回歸後:中國需要香港人
- 回歸後的十年:內地需要香港,但不太要香港人
- 今天:內地不要以前的香港」
第一階段 中國需要香港人
第一階段是剛回歸後,是「中國需要香港人」。那時候香港人相比內地人有一定優勢,在內地受到很大的尊重。而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並未普及,內地需要借香港作為轉口貿易通道,作為一個賺取外匯的窗口,亦需要港人的專業知識。
而在90年代的時候,單是香港的GDP,就等於中國GDP的四分之一。而香港人的人工平均高內地人幾倍,樓價更是北京或上海等大城市的十倍以上,在內地人眼中,香港猶如「金蛋」一樣。
第二個階段 內地不再需要香港
到了第二個階段,即是回歸之後的十年,就是「內地需要香港,但不太需要香港人」。
當時港人對內地的歸屬感是最大,像是2008年北京奧運,很多港人都為中國隊的表現感到自豪,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亦是最高。
惟另一方面,中國人的經濟條件開始上升,對港人的崇拜感就一直下跌。認為內地人都做到香港人的工作,甚至能超越香港人。
第三個階段 香港變成普通城市
到了現在進入第三個階段,就是「內地不需要以前的香港」,而香港就會由一個國際城市變成普通城市,地位可能跟成都、廈門等沒有分別。
目前香港的GDP,只佔整個中國GDP約2%,已經變得微不足道,在國際貿易上亦變成「可有可無」的角色。內地不再需要香港作為貿易的窗口,而在金融產業中也已經不太需要香港人,甚至連香港公司都未必需要。
因為在中央的眼裏,香港再不是「金蛋」:「當深圳能填補上述兩個缺陷,香港的作用會愈來愈細。」
資產主義下年輕人上流極難
林一鳴眼下的香港前景都較為灰暗,問到年輕人有沒有機會在這個時代下向上游,他坦言非常困難:
「現在的香港社會對年輕人有些不公平,香港社會應該向年輕人道歉。」
「以前我們稱之為資本主義,現在是資產主義,所有的社會資源包括政府的政策,一定是傾向於有資產的人。」
那麼資產主義在未來十年又有沒有機會被打破呢?他表示:「 資產主義在人類歷史已經發生很多次,例如法國大革命,就是因為大部分的資源全到了皇室,繼而爆發革命。」
「當你去到某個平衡點斷了之後,資產集中在少數的人,這堆人開始控制整個社會的利益及福利,那就會有革命發生。」
他續指:「問題是,這件事去到哪個平衡點才會發生?在香港,要革命成功的機會比較困難,通常要革命就一定要流血,而且規模一定要大,因為你現在是挑戰本身社會擁有大部分資源的人。」
「你要鬥贏,就要在底層那班人的資源,比原來富裕的人資源還要更多。正如鬥地主,你要有錢、不夠錢你要有槍,用其他武力取代。很多人都想革命,但香港革命成功的機會接近零,因為對手太強,就算不牽涉政府,單純跟社會富裕那班人鬥都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