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共同體谷GDP增就業

投資

廣告

要聞:

由中央牽頭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吸納57個國家成為創始成員國,令其在區內影響力驟增。美國隨即在10月5日簽訂協議成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還擊。有見及此,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領導人加速區內整合,同意年底前成立東盟共同體(ASEAN Community)以維護東盟十國權益。

顧名思義,東盟共同體由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新加坡、柬埔寨、老撾、汶萊及緬甸十個東盟國家組成的經濟共同體。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編制的《The World Factbook 》數據顯示,東盟共同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額超過65,000億美元(約50.7萬億港元),相當於內地GDP三分之一。其目標是令東盟十國之間,實行貨物及服務自由貿易、自由投資、資金自由流動及勞動力自由流動,最終達致東盟十國組成共同市場及生產基地。東盟透過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朝貿易零關稅及掃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目標進發。

區內勞工自由流動

此外,東盟共同體目標掃除服務供應商在區內營商限制,如率先在航空、醫療、旅遊及物流等領域鬆綁。獨立主權國家會保障國民優先就業,故東盟十國共六億人口,現時未能在區內跨境就業。根據東盟共同體的文件顯示,東盟十國願意在可控制的範圍內讓勞工跨境就業,特別是涉及貨品與服務貿易及投資等範疇的專業人士。這做法與歐洲聯盟現時實行的就業政策相似。此外,東盟亦積極在區內建設跨國的鐵路與公路,加快貨品運輸速度及加速人流往返的次數,始能將共同市場的好處盡情發揮。故東盟共同體將會優先完成新加坡往內地昆明的鐵路項目及區內的公路網。這個公路網長達38,000公里,涉及23段公路。另一方面,東盟共同體亦無忽略改善區內航運與空運交通的投資,例如目標在區內實行開放天空政策,並且讓東盟成為單一航空市場。市場人士估計,東盟共同體成立後,將可提升區內GDP總額,另可增加1,400萬個就業機會,相信可減低區內的失業率。東盟共同體成立後,將會成為共同市場,跨國公司毋須設立十家公司進行市場營銷,可以將不同工序打散放在不同國家營運,例如跨國公司在越南設廠生產,在泰國做市場營銷,會計工作則在新加坡處理。除發展共同市場及生產基地外,東盟共同體亦致力在競爭政策、消費者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建立共同的標準,以強化東盟這個經濟區的競爭力。此外,東盟共同體亦致力縮小成員國的發展差距,並整合柬埔寨、老撾、緬甸及越南這四個國家的經濟體系,最終令東盟共同體與全球經濟發展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