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股】Tesla勁敵蔚來守40元續升 吉利宜短炒|傅允軒

智能出行離我們有多遠? 電動車產業正百花齊放|力奇

投資

廣告

早前指出,比亞迪股份(01211)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相信,汽車電動化帶來百年未有的大變革,重構產業供應鏈體系,例如在半導體領域,電動車的需求較傳統車增加5至10倍;而電動車只是上半場,下半場的智能車,對半導體的需求更大。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智能出行究竟距離我們有多遠?

撰文:力奇|圖片:中新社

百度集團(09888)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10月16日發表題為《坐智能車,走智慧路——推動交通領域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文章指出,通過測算,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將能夠提升15至30%的通行效率,於5年之內,內地一線城市將不再需要限購和限行。

10年內不再有擁堵問題

李彥宏表示,需要為交通安全、交通擁堵及碳排放等問題,尋找最優解,讓每個人的出行變得安全、高效、經濟和綠色。 估計10年之內,交通效率提升,擁堵問題可以基本解決! 因此,他認為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可以為各項經濟活動開展,提供更完善、更全面的基礎性服務;加速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繫,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具有極強的推動作用。

未來的所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人工智能的關係密不可分,李彥宏10月在北京大學新工科國際論壇表示,10年內人工智能領域將有8項關鍵技術,會實現從量變到質變,分別是自動駕駛、數字城市運營、機器翻譯、生物計算、深度學習框架、知識管理、人工智能(AI)芯片和個人智能助手。

這8項技術的突破,會廣泛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是百度堅定投入的方向;李彥宏強調,當下內地有培育領軍人才和戰略科學家的最好的土壤,百度未來5年將為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設持續貢獻。

由此可見,智能出行應於5至10年內便能夠實現,份屬目前兵家必爭之地,包括做手機的蘋果(美股代號:AAPL)、小米集團(01810)要造車,搞搜索引擎的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美股代號:GOOGL)、百度要開拓自動駕駛,做晶片的輝達(美股代號:NVDA)、英特爾(美股代號:INTC)皆大量投資相關技術。

簡言之,硬件軟件晶片的巨頭嘍囉都到齊了,百花齊放。 北京首推收費自駕計程車 落地試點工作亦積極進行,在11月25日,北京開放內地首個自動駕駛出行商業化服務,並宣布配套管理政策,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首個營運點,百度旗下「蘿蔔快跑」及由豐田支持的「小馬智行」獲批經營許可。

據報,獲批的標準是在公開道路上完成30萬公里的道路測試和20萬公里的載人示範應用,同時載客規模達到了30,000人次。 蘿蔔快跑及小馬智行的無人駕駛計程車首階段須設車內安全員,以便隨時介入輔助駕駛,乘客可在亦莊經開區60平方公里範圍內逾700個站點上落車,而營運的車輛不多於100架,營運商將按市場需求定價,向乘客收取體驗收費。

亦莊是京東集團(09618)總部的所在地,按照北京之前先行先試的政策,包括大興機場高速在內的區域,也都被先後劃進了自動駕駛路測運營區,故日後北京市民有機會乘坐收費的自駕計程車去大興機場。

百度智慧駕駛事業群管理層透露,北京市政府已批准百度經營的67輛Apollo Go自駕計程車,上海、廣州以及深圳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跟進核准,百度的目標是每年增加100輛認證自駕計程車。

與此同時,自動駕駛的軟硬件也會不斷提升,輝達早前宣布,百度Apollo Computing Unit自動駕駛平台「三鮮」(Sanxian)將整合輝達的DRIVE Orin,DRIVE Orin將協助三鮮平台提升駕駛性能和安全性,並加速自動駕駛系統量產、改善整體用戶體驗。

敝欄早前提到,小鵬汽車(09868)亦計劃在明年第三季,推出旗艦SUV車款G9時,開拓全自動駕駛計程車,公司於今年初推出XPILOT 3.0核心功能高速公路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至今已協助客戶行駛1,198萬公里,第三季的高速公路行駛里程中、NGP的滲透率達60%。

小鵬的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可以完成換道、超車、自動限速調節、最優車道選擇、自動上下匝道、變道自動緊急避讓等,功能與Tesla(特斯拉,美股代號:TSLA)的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類似。

公司創辦人何小鵬表示,有信心旗下自動駕駛功能在未來幾年成為全球第一。 預計2023年上半年問世的小鵬先進點對點駕駛輔助系統軟體XPILOT 4.0,將架構在硬體全面升級基礎上;兩顆輝達Drive Orin-X(254 TOPS)自動駕駛SoC(系統單晶片),將創造508TOPS ECU運算能力;而明年推出的XPILOT 3.5,也會升級支援內地城市主要道路的複雜駕駛場景。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預測,到2025年智慧汽車將能讓交通事故減少3成,智能出行不遠矣。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