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地產商「囤農地」1.02億 市場憂被收取 大摩:過多供應樓市會跌 最誇張可跌20%

投資

廣告

在內房企業搞到滿城風雨之際,有傳聞指香港地產商亦是中央想打壓的對象。在「共同富裕」的理念下,中央出手打壓多年來的「地產霸權」並非出奇,尤其是中央早就把2019年社會運動,歸因於香港的樓價高企,如果打壓樓價是中央的目的,樓市注定遭到重擊,至少過去十多年的上升光景,已難以復見。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早前《路透》消息提到,中央會見香港主要地產商,要求後者合作解決香港住宅供應短缺問題,化解因樓價高企構成的潛在社會不穩。
報道指,「香港樓市遊戲規則已經改變」(The rules of the game have changed),中央不會容許「壟斷行為」(Monopoly Behaviour)。

本地地產股應聲下挫,市場把消息解讀為發展商將要配合中央的房策賣樓,有分析甚至認為,發展商要將農地儲備「上繳中央」,過去「囤地囤樓」推高樓價的手法已成歷史。

上週三(9月29日),內地再強調要抑制內地房價,內地官媒刊登評論文章,指不能因為個別房企和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一些新情況,就輕言放鬆調控,強調「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政策主基調,不應也不會改變。

內地的態度;加上近日的動作,推斷中央會出手打壓香港樓價,亦非不合理。

大行:轉換農地推冧樓市

新鴻基地產(00016)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表示,從未收到上述消息,新地亦從不贊成壟斷市場的行為。

雖然只屬市場消息,但地產商的確有不少農地,綜合各公司的業績報告,目前四大地產商擁有的農地面積約1.02億平平方呎,差不多佔香港總土地面積1%,當中恒基地產(00012)佔地45%,比例為最高(見圖表一)。

施政報告|市場憂發展商農地被收取 大摩:過多供應樓市會跌 最誇張可跌20%

由此可見,倘若發展商要將農地儲備「上繳中央」,供應量會大幅放大,樓市就可能會大跌。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只要本港一年的住宅供應量,由目前的35,000個單位,增至10萬個,到2022年底前,本港樓價或會大跌20%。

而且,該行強調以農地轉換增加供應,較填海、增加地積比率,進展較快。

該行指,填海等措施則需時較長,預期最快也要10年才見效。至於增加地積比率亦難立竿見影,因為涉及基建規劃、招標和興建需時,同樣要五年時間或以上。

雖然目前農地轉換進展加快,但該行暫時預測2021及2022年,本港樓市仍有約9%及5%升幅。

如果農地上繳,亦會大幅影響發展商價值,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假設發展商需捐贈農地或政府100%收取他們的農業用地,所有未來開發項目的貼現現金流

價值為零,將大幅削減其資產值。因此該行認為,農地大戶恒地股價面臨37%的下行風險;其次新地股價或下行20%。

相對而言,農地儲備較少的長實集團(01113)及新世界發展(00017)影響較少,面臨7%至9%的下行風險,其中長實更能透過股票回購,抵銷每股收益的下跌。

買家心理大受打擊

「其實『改變遊戲規則』目前仍然未確定來源,是否屬實難以得知,但影響已出現。」豐盛資產董事黃國英更注重樓市參與者的心理影響。

他認為,置業是很多香港人一個重要決定,這樣負面消息一出已造成不少心理影響,延後不少人的置業決定,交投因此會變得大幅減少,變相影響樓市的多年升勢。

除是上述的會面消息讓買家不敢入市外,內地近期頻打壓各個行業,拖累港股令買家卻步。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臨時數據顯示,8月私宅售價指數今年首次下跌,報397.1點,按月微跌0.6點或0.15%,結束七連升走勢(見圖表二)。

施政報告|市場憂發展商農地被收取 大摩:過多供應樓市會跌 最誇張可跌20%

該署同時調整了7月份臨時數字,私宅售價指數由396.3點向上修正為397.7點,較2019年5月的峰值396.9點,高出約0.2%。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指,7月至8月初屬二手樓市最受熱捧時期,樓價因而得以創新高。

不過,隨著內地調控,港股則由高位下調至24,000點,已累跌近6,000點。股市波動令物業市場亦出現微調,從CCL近一個月走勢可見,樓價即使出現跌幅,亦只於0.5%的波幅徘徊,顯示樓價仍堅挺。

富豪對地產市道有信心?

然而,似乎地產富豪並不害怕。本週富豪們更趁股票跌市增持公司股份,或多或少對後市信心十足。

新鴻基地產大股東郭氏家族郭得勝遺孀鄺肖卿(郭老太)繼續密密增持新地,本週一(27日)斥資6,347.96萬元,持股佔比由27.03%增至27.05%(見圖表三)。

此外,本地富商李嘉誠父子再度出手增持長實集團 ,李嘉誠基會由上週二(21日)至本週一共增持181萬股,涉約約7,805.32萬元,每股平均價由42.509至43.9861元不等。

施政報告|市場憂發展商農地被收取 大摩:過多供應樓市會跌 最誇張可跌20%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