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融資途徑:多管齊下,共促發展
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 “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這為 PE/VC 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相關部門也在通過各種措施,引導資本投向新質生產力領域,如優化各類 “長錢” 的監管政策,放寬 “長錢” 進入創投資本市場的限制,提高其進入創投市場的比例,為創投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
截至 2024 年上半年,中國累計設立政府引導基金 2126 只,總目標規模 12.82 萬億元。這些基金覆蓋了國家級、省、市、縣級四個級次,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先進製造等戰略新興產業。我們整理了分區域的政府基金規模。
地區 | 資金規模 | 內容 |
北京亦莊 | 超 500 億,平行基金 100 億 / 只(首期 25 億) | 打造基金集群,聚焦人工智能產業鏈 |
山東 | 引導基金 226 億,參股基金投 2223 億 | 支持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優勢 |
江蘇 | 500 億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 | 助力打造產業科創與先進製造高地 |
安徽 | 引導基金認繳 2220.13 億 | “1+16+N”,投新一代信息技術 |
湖南 | 省級財政超 200 億,基金規模超 3000 億 | “母 + 子” 基金,聚焦多領域項目 |
福建廈門火炬高新區 | 目標規模 10 億 | 投早小硬科技,助高新區產業發展 |
福建集美區 | 參股基金超 800 億,總規模 2506 億 | “4+N” 矩陣,融合多鏈探索新基金 |
福建 | 2029 年構建多基金群 | 含多類基金,助企業進軍資本市場 |
廣東順德 | 計劃規模 10 億 | 服務內外企業, “投貸聯動” 模式 |
表一:全國各地政府引導基金規模
除了引導基金為企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政府設立科技創新財政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企業的研發創新、項目建設等。這些資金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創新風險。以山東省為例,2025 – 2027 年省級財政安排 1000 億元左右資金,圍繞 “五大創新” 體系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傳統融資渠道,如股市,也推出了很多傾斜政策。北交所強化制度適應性,深入研究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特點和需求,評估完善發行上市機制,支持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上市。擴大服務覆蓋面,截至 2024 年,北交所已有 254 家上市公司,國家級專精特新 “小巨人” 占比超一半,每家公司平均擁有 22 項發明專利,平均研發強度近 5%,是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今年上半年超八成企業實現盈利。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累計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超 530 億元,募集資金八成以上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拓寬創投配置通道,北交所近九成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有創投機構投資,平均每家企業有 4 家創投機構參與。
新三板優化掛牌融資機制,圍繞提升市場培育、規範、服務功能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掛牌融資機制,增強市場吸引力,鼓勵更早、更小、更新的初創型科創企業利用新三板規範發展、做強做大。深化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合作對接,如北交所將加強對科創企業的主動上門服務,增強四板市場對地方優質專精特新企業的吸引力,支持企業接續發展、高質量發展。
中國股市為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為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開闢了上市綠色通道。2024 年 4 月 19 日,證監會發佈《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提出要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攻關,加強與有關部門政策協同,精准識別科技型企業,優先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並購重組、債券發行,健全全鏈條 “綠色通道” 機制。
2024 年 6 月 19 日,證監會發佈《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明確建立健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 “硬科技” 企業股債融資、並購重組 “綠色通道”,嚴格再融資審核把關,提高科創企業再融資審核效率,探索建立 “輕資產、高研發投入” 認定標準,推動再融資儲架發行試點案例率先在科創板落地。
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提升審核效率,如優化科創板上市公司股債融資制度,嚴格再融資審核把關,提高科創企業再融資審核效率。在並購重組方面,優化完善重組 “小額快速” 審核機制,明確交易所審核時限縮減至 20 個工作日。優化發行條件,在科創板試點調整適用新股定價高價剔除比例,完善科創板新股市值配售安排,增加網下投資者持有科創板股票市值要求。支持融資便利,探索建立 “輕資產、高研發投入” 認定標準,支持再融資募集資金用於研發投入。
中國還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推動,積極促進債券市場與新質生產力的結合,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將更多資金集中到新質生產力發展亟須的方向和領域,用好中央預算內資金,適當調整地方政府專項債投向,加強各類債券的組合支持力度。債券市場通過品種創新引導新質生產力企業融資,如科創債券、綠色債券等。我國採用政府主導模式推動債券市場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通過 “部際協同” 高效推動債券配套制度建設,促進建立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
有了資本的支持,還要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是缺項目還是缺錢。新質生產力涉及很多前沿科技領域,如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在這些領域中,技術研發難度大、不確定性高,可能導致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成熟項目相對較少。即使有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轉化過程中,面臨著技術工程化、市場推廣、成本控制等諸多挑戰。新質生產力的項目往往需要多領域、多學科的協同合作。但在實際中,產學研之間、不同產業之間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合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影響了項目的產生和推進。中國在2006年加入世貿後的,發展成了工業門類最齊全的製造大國,相信中國也會實現新質生產力大國的夢想。
王綺宇,浙江財經大學,中國政府監管與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研究員,金融學院副研究員
莊太量 MH, 香港中文大學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新亞書院副院長
21/4/25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