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局弱 1月效應有待催化
過去三年,恒指年初都出現全年高位,之後反覆向下,這種全年先低後高的格局,是明顯的熊市。
2023年初,疫後復常,中港經濟報復性反彈是市場的共識,不過事與願違,經濟表現不似預期,淡友再主導市勢。
投資信心持續不足
目前,投資信心不足的問題,未見緩和。雖然恒指估值處極低水平,但若缺乏強力的催化因素,恒指看來不會有新一波升勢。
強力的催化因素多是突如其來、或超出原先的預期。以宏觀因素而言,可能是美國減息幅度較預期更多,特別是當美國經濟如不是預期中的平穩軟著陸,反而是轉入衰退軌道,強韌的美股必遇強烈拋,就會催化資金作新的部署,或轉投估值相對吸引的中港股市。
「東升西降」的投資邏輯,2023年首季盛行,也基於美國經濟轉差的評估。
再看內地,催化因素可能是較強的通脹、可能是更高的赤字預算、可能是更進取的減息及降準。
由於市場最在意內地樓市表現,也預計房地銷售短期都不會好轉,若情況有較預期好的變化,對市場的催化也會很強烈。
板塊方面,若擔大旗的科網平台股,業務上有新突破、停止內倦及新的政策助力等,都有力推動ATM;而人工智能(AI)應用與變現、高端製造及電動車等板塊,若有新亮點,也可吸引資金流,從而催化市勢向好。
這些都只是催化因素的預期,恒指能不能擺脫熊市的陰霾,仍有很多考驗。坊間對港股近年表現充滿失望之情,是可以理解。
恒指市盈率跌至不足10倍,外資仍在流走,引至估值低、成交低的狀況。
政策市風險揮之不去
還有,2023年底遊戲股急挫,騰訊控股(00700)股價急插逾10%,政策市的風險始終揮之不去,這是投資中資股的不良體驗,也令重建信心的挑戰更大,因此催化因素也要更震撼。
2024年是超級大選年,台灣、印度及美國都會先後舉行大選。率先登場為1月中的台灣總統選舉,對兩岸關係及台海局勢影響至深,也是另一個政治上的催化因素。
目選舉戰情緊湊,民進黨及國民黨各擁三成多一些的選票,能否實現政黨輪替,還看柯文哲的支持者如何抉擇。
無論如何,1月開局雖欠佳,但1月效應仍有望實現,關鍵是宏觀經濟、行業板塊及地緣政治等的催化因素,會否適時進入市場,帶動資金重新作出配置。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