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27,000點關口 5大因素主宰港股命運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unsplash
恒指連升三週 重上27,000點
雖然英國「脫歐」議案被否決,有機會墮入「硬脫歐」的亂局,惟無阻本週恒指升勢,收復27,000點關口。
因為中美貿易爭拗緩和,觸發長期資金入市。惟未來一個月時間,五大因素隨時令恒指升勢斷纜,投資者不得不防。
上週英國「脫歐」議案闖關失敗,保守黨政府提出的「脫歐」法案,在下議院僅獲202票支持,惟有432票反對。
投資者眼見英國有機會出現「硬脫歐」亂局,隨時引起國際市場骨牌式下挫,最終竟無阻港股升勢。
英國脫歐無阻大局
即使在英國「硬脫歐」的陰霾下,恒指連續第三個星期反彈,上週五(18日)恒指收報27,090點,全週累升423點。
星展王良享解釋, 英國下議院否決「脫歐」法案對歐洲影響也不大,因為投資者曾經歷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民投票所帶來的震盪也不外如是。
兩年前英國國民贊成「脫歐」, 由當時至今僅英鎊兌美元匯價下跌,英國股市更不跌反升。
2018年英國樓市才開始下跌。 故他認為投資者汲取了上次經驗後,得知實質影響有限,也不會對環球經濟有過大影響。
投資者洞悉這點後,上週港股愈升愈有。
王良享指,過去半年投資者苦候入市機會,故資金面還是充裕。
惟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間,投資者重新作中長期配置趨勢明顯,見諸於大藍籌成交較高。
另一邊廂,專業投資者主導的期指不時出現低水,顯示他們尚未相信熊市已結束。
惟王良享認為,港股現水平投資者不會再為手頭持股做對沖;相反,現時期指淡倉純粹為期指炒家的淡倉盤而已。
雖然現貨市場看升;期貨市場看跌,雙方對港股後市去向看法迥異,惟王良享相信最終會由現貨市場主導後市去向。
現時投資者持貨並未太多,長線投資者開始吸納。此外,部分買盤由冚倉帶動,惟普羅投資者尚未確認牛市重臨。
不過,王良享指倘遇上如此情況,港股反而上升得比較快。因為現時大部分投資者仍相信現時屬乾升,將很多正面因素都視而不見。
王良享認為如果等恒指較低位反彈20%,正式確認進入牛市才入場,可能大市已經升至29,000點水平,屆時才入市已經是「遲咗」。
急跌後必有反彈
Pickers李浩德指出,現時估值、流動性、盈利及投資情緒這四個因素均有見向好,估計年內恒指將上望29,000點至32,000點。
李浩德指出,現時恒指市盈率低於10倍,亦低於恒指平均市盈率12倍,可見估值已跌至相當低殘水平。
其實每次下跌後,之後均會出現明顯反彈,像2008年出現金融海嘯,翌年出現反彈;2011年爆發歐債危機,之後的2012年、2013年均出現反彈。
最近的例子為2015年「港股大時代」爆破後,翌年展開反彈浪。
博大溫天納指出,短線而言,恒指難以期望升至28,000點水平, 相信今次反彈浪頂為27,000點至27,500點。
即使恒指最終未能未升至這個水平,在低位買入的投資者也有獲利空間。因為傳統上投資者不會持貨過年。
溫天納補充,雖然內地「放水」,惟現時內地企業仍非常缺乏流動性,「缺錢、缺資源」,個個都債台高築。
他們在正常渠道借不到錢,被迫借高利貸。可是現時他們連高利貸也償還不了,這個因素尚未在股市反映出來。
即使中央銳意增加流動性,內地銀行考慮風險管理因素,也未必借錢予中小企。
過去三週恒指均錄得升幅,為2018年至今罕見現象。
不過,未來一個月,五大因素將會主宰港股走勢,包括:
(1)美國息口走勢
(2)內地宏觀經濟形勢
(3)人民幣匯價
(4)中美貿易戰
(5)業績期
當中最重要是內地宏觀經濟是否已經見底。
上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及中國人民銀行共同召開記者會穩定市場信心,本週一(21日)國家統計局召開國家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將會透露更多宏觀經濟訊息。
故下文繼續由王良享、李浩德及溫天納齊齊集思廣益,暢論這五大因素會否令港股升勢斷纜。
港股後市升跌 留意五大因素
未來一個月五大因素將會主宰港股後市去向。
倘任何因素出現惡化,如中美貿易談判觸礁、美息不減反加、人民幣再度貶值,反彈浪隨時斷纜,投資者馳聘股場不得不防相關風險。
因素一 美息走向成關鍵
1月底美國聯邦儲備局再度舉行公開市場委員會。
近日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口風急變,由持續加息及縮表,變成加息有機會告一段落,甚至聯儲局縮表速度亦有機會調整,支持近日港股及美股反彈。
Pickers李浩德指出,2018年投資者擔心美國加息及美元強勢,惟2018年10月前後環球流動性偏緊的情況開始逆轉。
當時聯儲局仍強調加息,惟踏入2018年11月、12月,以至2019年1月,投資者對加息預期大降。
聯儲局推出貨幣寬鬆政策(QE), 資產負債表規模一度升至45,129億美元的高位。
2017年聯儲局啟動縮表,現時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已降至40,566億美元。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已較高位縮減4,563億美元。
不過,現時每月縮表速度升至500億美元的極限。
有機會減慢縮表
李浩德指出,根據聯儲局最新的看法,由鷹派轉向偏向鴿派。原來根據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錄,聯儲局曾討論調整縮表速度。
換言之,縮表速度有機會減慢。
星展王良享指出,現時美國聯邦政府尚未獲得國會撥款,僅能支付失業救濟金多幾個月。惟在這樣的情況下,聯儲局決無空間加息。
王良享補充,美國聯邦政府出現史上最長的「停擺」,如橫跨美國提升債務上限的死線,屆時停擺問題將會深化。據最新法律,財政預
算案獲通過,將一併提升債務上限。惟現時美國聯邦政府尚未能通過財政預算案,將導致美國政府欠缺借錢支付公共開支的法理依據。
此外,聯儲局縮表間接帶來加息效應。王良享留意到企業的信貸溢價因而上升,連信貸質素較佳的公司如摩根大通(美股代號:JPM)的信貸溢價大幅上升。
倘聯儲局沒有調整縮表的速度,年內資產負債表將會進一步縮減6,000億美元。當美國企業借貸成本上升及聯儲局維持縮表速度,客觀上
對經濟的影響等於加息一至兩次,故王良享認為聯儲局毋須加息。
近日港股炒作聯儲局政策轉向。然而,一旦在年內餘下時間美國出現低增長、高通脹的滯脹格局時,屆時聯儲局在加息議題上左右為難,港股反彈亦難以持續。
因素二 中美談判慎防反枱
2018年中、美爆發貿易戰,導火線是美方認為內地在貿易過程中偷竊了美國知識產權及商業秘密, 同時強迫技術轉移。
近日雙方都釋出善意,港股應聲急升,惟須慎防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赴美訪談最後失敗告終。
美國在貿易戰談判上一直強調「公平、互惠、平衡」,多次批評內地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其中包括解決強迫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貿易壁壘、技術轉移、網絡入侵及貿易機密的竊取等。
在這場對決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某程度妥協,不過妥協的程度遠未到美國所要求的「均衡」貿易的程度。
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手上還有25%關稅王牌,原計劃在2019年初加徵關稅, 由10%提高到25%,但「習特會」後,美方同意徵收日期延遲到3月2日。
事實上,該25%關稅將對內地造成大打擊,主要造成兩方面影響,一是春節後有機會發生大規模的失業潮,釀成社會危機;其次是擔心經濟持續惡化。
內地率先作出三項妥協
分析種種蛛絲馬跡,習近平正走向妥協的路徑上。其實內地並不是完全讓美國佔盡優勢,因為內地在可持續發展上一直希望可以擴大開放及改善營商環境。
這些決策與美國所關注的強制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准入等條件不謀而合,因此內地作出少許讓步並不太困難。
在貿易戰上內地主要有三大讓步。
逐漸放寬市場准入、加強保護知識產權及擴大進口。如2018年內地公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長度亦由63條減至48條,共在22個領域推出開放措施。
王良享認為,貿易戰將有一段時間停留在現時水平,雙方不會立即減少現在正徵收的關稅。
不過,內地開始遵守個別與關稅無關條件,而且開始立例解決侵權、強制技術轉移及開放市場,因此內地已滿足美國部分要求。
但是他亦講到,美國無法立即完全還原至爆發貿易戰前的情況,因此唯一可以做的是豁免,如美國公司申請時獲得豁免,只要和國家安
全無關的都可獲得關稅豁免,所以現在暫時是最樂觀的情況。
倘美國和內地將慢慢達成共識, 而股市亦隨之捨級而上升,當投資者察覺時,牛市可能已經再臨。
因素三 睇實人民幣匯價變化
港股為全球最大的中資股離岸市場,近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回升,增添在港上市中資股吸引力,觸發近日升勢。
惟近日人民幣匯價回升可能是應付中美貿易談判的緩兵之計,隨時因為雙方談判反枱,人民幣再展跌浪,最終令近日港股升勢斷纜。
去年初人民幣匯價報1美元兌6.5063元人民幣,惟隨內地中美貿易戰爆發,特朗普更向部分內地貨品徵收25%關稅,人民幣應聲下跌。有
分析指中方有意讓人民幣貶值,以抵消關稅的衝擊。故人民幣匯率一度跌至1美元兌6.9763元人民幣的年內低位。當時跌穿「七算」之說沸沸揚揚。
不過自10月底開始,人民幣匯價重新拾級而上,2018年年內始終未能衝破6.8元人民幣關口。
踏入2019年,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終於在上週四(10日)升穿6.8元人民幣關口。本週1美元兌人民幣最高見6.7337元人民幣,創五個月高位。
當然,美元全線下滑有份造就人民幣回升。一般而言,匯價上升反映國家經濟增長理想的反映。但縱觀內地目前環境,明顯有違此理論。
而是次升值背後,其實是中方向美方展現的「誠意」。
中、美兩國日前就貿易戰再次進行磋商,目前所見進展亦相當正面。針對貿易差的問題,內地過往多次被控訴有操控貨幣之嫌,藉壓低人民幣匯價以賺取最大利益。
穩住匯率向美國示好
由此推測,星展王良享認為在中美談判期間,人民幣不可走弱。 「2月底關稅不會全部解除,4月份有關貨幣操縱國報出爐,也不可以免得落人口實。」當人民幣走強,讓數據說話,外界自然亦再無藉口。
王良享續指,匯價向上亦與資本管制較以往收緊有關。
為防止資金外流,內地已有一系列措拖應對,雖然中央否認乃資本控制手段,但無疑達到相關效果,人民幣的確止跌回升。
博大溫天納亦認同,人民幣不穩會導致資金出來會外逃。「而且對減息降準也有穩定作用。」週一(4日),人銀宣布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週二(15日)已先下調了0.5個百分點,未來將於下週五(25日)再降0.5個百分點。
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繼續,實際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人民幣。市場資金暴增,往往出現走資潮。但當人民幣轉強穩定,就有效預防此危機,可見最終目標殊途同歸。
溫天納直言,穩定人民幣是配合財金政策,兩者相輔相成,若人民幣持續弱勢站不住腳,人行要減息、降準就欠缺基礎。「這次人民幣轉強,好大因素視乎國家態度。」
市場預料,人行有條件再於年內減息降準起碼兩至三次,每次調低0.5個至1個百分點,全年最多降3個百分點。
因素四 內地經濟受考驗
多個指標顯示內地經濟走下坡,會否令港股反彈告終?
自2017年底開始內地經濟逐漸出現放緩現象,如勞動生產率下降、家庭債務有所增加等。美國對內地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令內地經濟雪上加霜。
早前,內地海關總署公布,內地在2018年12月出口數字不僅大幅下降達4.4%,更創下近兩年來出口總值最大月度降幅,進口量更下滑了7.7%,種種數據顯示出內地經濟衰退風險日益明顯。
雖然出口數字表現不佳,但王良享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數據,指內地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相關系數為0.8。
故內地財政政策可以局部抵消出口下跌,內地全年經濟增長仍接近中央既有的6.5%目標。
為保持內地經濟這輛火車繼續向前行,三部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提出2019年將會實行的政策。
今年工作重點在於減稅降費、 基建投資、國企改革和定向寬鬆等,市場普遍認為措施可刺激內需,內地經濟有望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企穩回升。
新40,000億料治標不治本
首先,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提出,為增強經濟動力同時推動改革, 今年會在五個方面加大力度,包括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企、產權保護、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以及優化營商環境。
而人行副行長朱鶴新亦講到,今年內地將利用債券、信貸和股權這三把利刀,推動國家融資擔保基金。
另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指出,今年將開始增加減稅降費,以及支出力度,適度增加地方政府一般債務規模,同時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繼續推進實質性減稅等。
現時內地推出多項刺激經濟措施,展望經濟下行壓力可逐步減弱,共涉及40,000億元人民幣, 賬面上剛好與2008年中央應對「金融海嘯」時所動用的金額相同,因此又稱「新四萬億元」。
2018年中央多次強調不會再「灌水」來挽救經濟,但如果投資者參考過往三次中央救市經驗,每次救市方案出現後,大市多有支持。
Pickers李浩德指,現時內地經濟正走下波,有些人認為之前內地「放水」沒有可能再發生,投資者看到內地上年債券違約情況嚴重, 企業相互到銀行借錢,又用行政手段逼銀行放貸。
不過銀行因債券違約情況嚴重而不願向民企放貸;加上銀行職員放貸審批終身責任制,但去年第四季開始,習近平、李克強表明支持民企,暫時解決整個市場信貸問題。
目前內地情況不可與2008年相比,皆因貿易談判共識總離不開內地加大開放市場,事實意味企業未來會遇到更多外來挑戰。
雖然財政政策改善短期投資氣氛,但未必可解決結構性問題,長線未必能脫險。
因素五 業績期見真章
此外,本週美股展開業績期,而1月底恒隆地產(00101)揭開香港藍籌股業績期序幕,2018年宏觀經濟放緩對港股企業純利影響正式浮面,屆時將會影響股市的上落。
本週美股踏入業績期,由金融股響頭炮,包括花旗集團(美股代號:C)、美國銀行(美股代號:BAC)、摩根大通、高盛集團(美股代號:GS),結果2018年全年業績普遍優於預期,令投資者大跌眼鏡。
因為這些美國金融股由2018年初展開跌浪,由年頭跌到年尾,代表基本因素轉壞。
理論上,這些美國金融股盈利應該同比錄得下跌。
然而,業績竟勝預期。如撇除一次性稅務改革收益,花旗2018年純利180億美元,較2017年純利同比上升14%。
2018年高盛稅前盈利124.8億美元,同比上升12%。美國金融股全年業績頗為不俗,觸發近日股價反彈。
2月中滙控業績成焦點
從美國金融股業績出發,2018年淨利息收入增長可觀,或可對滙豐控股(00005)業績有所啟示。
後者將會連同旗下的恒生銀行(00011)於2月19日公布2018年全年業績。
然而,現時投資者對2018年港股業績較為悲觀。作為恒指成分股的瑞聲科技(02018)及舜宇光學科技(02382),其2018年業績不予看好。
因為手機需求大幅放緩,有指iPhone手機將會減價,而蘋果公司(Apple,美股編號:AAPL)有機會進一步向供應商壓價,提供手機零件的生意暫難有轉機。
而恒隆將於1月底派發成績表, 為香港藍籌股業績期打頭陣。
不過,Pickers李浩德認為,現時看到的數據屬滯後數據,如早前公布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低於50水平時,代表經濟收縮,
惟之後股市不跌反升。因為股市反應永遠領先於宏觀經濟及盈利變化。
近日恒指愈升愈有,開始反映2019年業績預期向好。
李浩德指出,不論屬樂觀派還是悲觀派,券商分析員皆預期港股企業純利錄得增長,屆時市盈率就會上升。
因為內地經濟政策轉向,例如內地貨幣政策變得寬鬆。2019年1月實施增值稅改革,而個人稅務負擔亦有減輕。
中央又容許地方政府發債,甚至有支持汽車及家電消費的措施出台。
惟當企業純利下跌時,市盈率也會下調,代表投資者對企業純利前景悲觀,從而帶動股市下跌。
倘上述利好消息最後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或不能發揮應有功效之時,就會觸發股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