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 資料圖片

大型銀行重現按揭現金回贈 5年來首次|李聲揚專欄

投資

廣告

今次和讀者研究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按揭,也就是房款,買樓「上會」問銀行借錢。筆者無法100%準確預測樓市(閣下可以的話應該已發達),所以買樓賺蝕當然是貴客自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按揭市場的「大戶」中銀香港,重新推出現金回贈。雖然只有0.25%,但仍是五年以來首次,值得留意。

蒼海桑田,廢老話當年。十年前(2013年)筆者買樓時,銀行提供1%回贈。換言之,申請500萬元按揭,銀行回贈50,000元,都相當開心。
更好玩的是,當年不少供樓人士,在罰息期後(一般是三年)都會「轉按」,將按揭轉去另一家銀行。皆因其他銀行也會提供回贈,減去律師費,依然有賺。
銀行搶業務最癲之時,甚至提供2%回贈,據說早幾年甚至見過3%回贈。但近一、兩年,回贈卻絕跡市場。
中銀香港今次重新推出回贈,值得留意。固然中小型銀行之前已有提供回贈,但中銀香港作為市場「一哥」,意義相當不同。
樓價近年下跌,眾所周知,不用討論。而的確早前即使夠膽買樓,想「上會」也有點難度。所謂「難度」肯定不是銀行完全不批,但「門檻」一般較高。

例如有時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成交1,000萬元,銀行卻不必肯估足此價。又或者是銀行要求更多文件,例如證明你在現在公司工作已久。又或者是明明以往「最低要求」的收入是50,000元,現在銀行可能再提高要求。至於自僱人士,或者收入不固定的申請者,要申請當然就更有難度。

銀行較前更揀客

肯定的是,銀行比以前更加「揀客」。而銀行無非是打開門做生意,怎會有錢不賺?講到尾,還是「風險管理」。以往錢比較易賺,批出按指就寬鬆一點。現在就會比較小心。
香港人十分奇怪,總以為銀行是樓神,銀行肯定知道樓市走勢。當銀行變得小心,不太想做按揭生意,大家就覺得銀行是「看淡後市」,肯定銀行都覺得樓價會跌。你去買樓正傻仔。

銀行是否神仙?筆者不知道。銀行如何看樓價?筆者也不知道。但筆者任職銀行的年代,從未聽過公司要如此和客戶「對賭」。
講到尾,生意還是要做,只是調控批出條件。總不能因為銀行CEO看好樓市,就狂批按揭;然後銀行CEO看淡樓市,就一單不做(況且,金管局也會有一定指引)。
可能大家不知道,香港人真係好鍾意供樓。香港的按揭拖欠比率,長期都是極低。
現在都說樓市爆煲,但拖欠比率仍是0.1%(你沒有看錯,是0.1%,不是1%)。當然悲觀論者,總會認為現在不爆下個月爆,下個月不爆下年爆。但至少史上,即使最為「慘情」之時,在1998年亞洲融風暴和2003年「沙士」期間,拖欠比率也不過大約是1%。當然你可以說1%也很高,但此數字和外國或香港其他類似貸款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

而按揭拖欠比率低,也多得金管局過去多年的措拖,基本上保證可以「上車」的,都是收入極高,抬一大舊錢上會的有錢之士,這些人的防守力極強。所以負資產是一回事;拖欠按揭又是另一回事。
況且,樓按全都是有抵押貨款,銀行批出按揭時,也肯定不會批足十成。換句話講,即使借款人無力還款,單位變成銀主盤,銀行「損手」的機會其實也不大。
坊間講法的問題是:只著眼樓價走勢。而忘了對銀行來說,息口走勢才是最重要。
過去一兩年,銀行不太願意做按揭業務,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資金成本上升。
美國自2022年頭開始「暴力加息」,銀行的資金成本上升。問同業拆借也好,或者是付給存戶的定期存款利率,全部都在上升。當然理論上銀可以將上升成本轉嫁給樓宇買家,但若息口太高,用家又不再想買樓了。

但現在的情況呢?美國極大機會會在9月中開始減息。銀行間的同業拆息已經大跌,而大家去銀行看看,也見到定期存款利息減得極快。事實上,銀行的綜合資金成本已在下跌。
讀者可能奇怪:那銀行的按揭業務收入,不是也會受減息影響嗎?答案是一半半。
若大家像筆者般,現在仍供緊樓,就會知道過去不少按揭計劃,雖然和拆息掛鈎,但都有封頂水平。現在的情況是:拆息在跌,但按揭利率仍未跌至封頂水平樓下。
換句話講—銀行的資金成本水平在跌,但按揭息口水平卻沒有跌。這就變相令銀行的利潤空間大了,自然就有機會提供回贈。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李聲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