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林伯

從兩餸飯到大光麵 連小巴牌都Call Loan 生活香港點投資部署|林伯專欄

投資

廣告

農曆新年期間,發現香港有了不少變化,值得記錄下來,因無論在公在私,相信對往後投資部署也有幫助。實際操作上,最簡單方法,自然是從日常的「衣、食、住、行」說起,因為最實在又貼身。

「衣」方面,相信不少人也意識到,如今買衣服大可不需要「行街」(所以男讀者要留意,古時「行街睇戲食飯追女仔」的方式,可能要變一變喔!),因只需要在網上看看,再查找尺寸比例,經網上付款後,大可用不同郵遞方式取貨,十分適合下雨天想「行街」,又或有「社恐」的人。

事實上,讀者到以住的購物熱點,可能會問為何「吉鋪」林立?又或為何這會變成短期租約?無他,隨隨便便平價租出,所謂易跌難升,影響物業估值,業主在「得不償失」的考慮下,只能選擇「啞子吃黃連」。

大光麵忽成熱話

不信,看看昔日「股王」思捷環球(00330),十年時間股價從天堂跌落地獄(見圖表一),正好反映商業社會與投資市場的瞬息萬變,又或一成不變的結果。再說「食」方面,近期最熱的當然是「大光麵」(就連已遠走南半球的的筆者友人,也傳來一句「茶餐廳都唔平啦,大光麵都唔用」)。

話說潮起原於由谷德昭在某節目,以探討香港茶餐廳文化為主題,其中一集就訪問到「頂好大光麵」廠家,一個100%香港製造的即食麵品牌老字號。現時全港有約20%茶餐廳使用「頂好大光麵」,官方近日就於Facebook公布本地使用「頂好大光麵」的茶餐廳名單,以及購買地址。

兩餸飯文化衝擊餐飲業

不過,筆者另一友人卻即時說出另一想法:「其實食早餐我首選丁麵,唔會食大光麵。只是現在將她與內地麵比較,才抬起大光麵香港製造光環,實在不覺特別。」然後,筆者又想起「一個故事,100個人有100個想法。」不論想法如何,在通脹持續的年代,現在除「人工以外」百物騰貴,要在香港生存確不是易事,想出街食飯也不是易事,這才會催生「兩餸飯」文化遍地開花的文化。

回帶看看,2022年尾香港政府撤銷餐飲處所及飲宴人數上限,進入酒吧及宴會時已不用再做快測。當時部份餐飲股曾一度發力,但飲飲食食業務非一兩三天,而是看長遠發展與營商環境。如今地舖租金的下跌幅度追不上收入減少的幅度;加上旅客減少,這些因素必長遠反映在股價身上。

若看業績,大快活集團(00052)早前公布截至2023年9月底止半年純利減15.2%至3,631萬元,同比跌15.2%。當然,考慮到政府資助金額由2022年的4,080萬元跌至2023年同期的100萬元,業績其實都見得人,不過在業務發展難有大發展下,股價亦主要以躺平為主。

各類物業價格易跌難升

再看翠華控股(01314)早前公布9月止六個月中期業績,收益4.97億元,按年增加20%;但純利675萬元,倒退83.5%,每股盈利為0.49仙,派中期息1仙。業績表現不濟,難怪股價只能曇花一現(見圖表二)。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2023年尾表示,聖誕節業界生意一般,入境旅客數字不算理想,與預期有落差,認為疫情後復常以來,歐美、東南亞,以至內地旅客來港意欲都有下降,對旅遊業恢復情況感到失望。她又指出香港的購物天堂和美食天堂定位,已經失色不少;加上酒店房間昂貴,降低吸引力,不少旅客即使來港,亦只會短時間逗留,並轉到深圳或珠海等內地城市過夜(這亦十分反映現實,價低者得嘛)。

「住」方面,主要方向就是各類物業價格中長線易跌難升;相反,租金反而有機會平穩上升,因筆者以往期數已說過不少,在此不贅。不過,見到有新聞焦點題為「綠置居啟鑽苑錄120撻訂入伙業主稱不怕樓市跌:跌係一個過程」,筆者心內又湧起一陣涼意。

「行」方面,新聞見到小巴牌價由2011年高位近780萬元,跌至最近的80萬至100萬元,跌幅果真慘無人道。然後,市傳有銀行自今年初起,向小巴車主採取俗稱「Call Loan」的提早收回按揭貸款行動,並向車主發信通知扣押有關小巴。

當然,筆者經常說銀行無必然也不會出此下策,但想深一層,一來政策主力推行「保鐵政策」,即指現時公共交通政策「以鐵路為骨幹」。二來近期也逐漸少聽「夜繽紛」新聞(今早聽電台話,通常唔講唔講就不存在了),暗示香港夜消費力量也大不如前,這也間接影響小巴,尤其是紅Van的生意。然後,筆者又想起投資必須順勢而為的大道理。

綜合而言,從傳統的「衣食住行」上,最近新聞也較難找到投資切入點;難怪,近期聽到不少股友已轉炒美股、甚至日股,或正研究人工智能(AI),又或虛擬貨幣及電腦編程炒作。無他,錢⸺永遠也可通向羅馬。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0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投資

林伯

會員付費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林伯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