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道】6厘息贏盡體育用品股 361度業績理想 追落後之選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中新社、unsplash、新傳媒資料室
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發展和改委員會,早前聯合印發《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行動計劃(2019-2020年)》,目標到2020年,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5,000億元人民幣;人均體育消費支出佔消費總支出的比率上升。
該計劃提出七大重點任務,當中包括推動體育用品消費、打造主題鮮明的體育消費活動品牌、建立健全體育消費政策體系等。
此外,計劃亦會透過政府購買服務等途徑,引導及支持體育企業提供更多適應群眾體市消費需求的產品、服務;免費或以低價供市民使用公共體育館、提供消費券等,支持及促進群眾的體育消費。
據《2017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顯示,內地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從2013年的11,000億元人民幣,提高到2017年的22,000億元人民幣;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佔比逾半,達13,000億元人民幣。
其實自2014年起,內地一系列針對體育產業及賽事的措施相繼出台,帶動了體育用品行業急速增長。
據國務院當時發表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呼籲提升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至2025年超過50,000億元人民幣。
產業規模目標50,000億
預計2018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將逾1%,體育消費接近10,000億元人民幣,雖距離2025年的目標尚遠,但體育產業潛在增長空間龐大,卻是不爭事實。
市場分析認為行內不少項目的盈利模式正值摸索階段,產業潛力未完全爆發,未來在國策支持下,實現「50,000億」目標的機率仍然極高。而體育用品及服裝企業將可受惠,尤以內地本土領先品牌的優勢最大。
Euromonitor資料顯示,內地服裝及鞋類首十大企業的市場佔有率,2016年已升至10.4%,惟仍較美國和日本的17.8%和25.2%為低。換言之極具進一步提升空間。
361度乃內地四大知名運動品牌之一,集品牌、研發、設計、生產、經銷於一身的綜合性體育用品公司,鞋履、服裝和配飾產品為集團三大核心產品,另亦積極拓展童裝業務。
集團1月14日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營運概要,主品牌產品的零售額(以零售價值計算)與2017年同期持平;童裝品牌產品按年則有低雙位數百份比增長。
管理層預期,2018年全年將錄得高單位數的收入增長。
國元證券表示,361度主品牌在2018年第四季的銷售與2017年同期持平,略低於預期;童裝板塊銷售持續增長,訂貨會也錄得高單位數增長,連續16季錄得改善。
中期業績表現理想
該行又指出,銷售層面的增長較訂貨會的高,反映市場反應良好並具上升勢頭,預計童裝業務在2018年整體可錄得低雙位數銷售增長。
主品牌表現雖略低於預期,但鑒於童裝業務維持增速,毛利率持穩於41%至42%;利潤率保持18%至19%;銷售及一般行政(SGA)開支比率預計為21%至25%。國元仍然看好361度的基本面。
國泰君安則認為,361度的表現差於預期,核心品牌產品的零售銷售額按年持平,屬過去四年中的最差增速,給予「中性」投資評級;目標價下調至2.03元。
361度2018年度中期業績表現理想,純利3.35億元人民幣,按年升5.3%;收入30.1億元人民幣,按年升7.8%。
毛利12.5億元人民幣,按上年升6%;另派發中期息0.076元,較2017年度同期的0.07元高8.5%。
三大核心產品中,配飾的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大增37.9%,主要由於平均批發售價增加56.5%,抵銷按年減少了12%的銷量;鞋類和服裝的收益則分別微升4%和8.1%,達13.62億和12.09億元人民幣。
童裝業務貢獻12.1%營業額,達3.64億元人民幣;增長率18.8%,主要受益於已售件數及平均批發價同升,增幅分別為6.4%及11.8%。
期內,361度舉辦了兩次訂貨會,並錄得理想增幅,鎖定集團童裝板塊未來收益增長;在可支配收入急升以及一孩政策放寬下,該業務料將維持快速增長。
361度除主打內地市場外,歐美及台灣等地亦有近3,000個銷售網點,期內又成功進軍澳洲市場,國際業務佔集團收益1.5%。
6厘息跑贏同類股
自中央「加碼」力谷體育產業消息公布後,內地龍頭體育用品股備受追捧。
以本週五(2月1日)收市價計,特步國際(01368)和李寧(02331)在2019年均告上升約17%;安踏體育則(02020)升7.7%。
361度股價雖由2018年底收市的1.61元,上升至今年1月中最高1.89元,但就受累於第四季營運數據欠佳,急挫回1.6元水平。
本週四(1月31日)361度重現升勢,惟週五又告回落,收報1.63元,今年持平,明顯落後。
基於體育產業大環境前景明朗,集團業務亦穩步向前,股價大有追落後條件。
何況去年度每股派息0.106元計,361度現價息率高達6厘,遠勝其餘同類股的2至4厘水平。
本年度全年派息估計亦可望有增長,投資者應該把握機會趁低吸納。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