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放榜 睇升定睇跌 想炒業績 要留意呢啲事|馬化騰|投資有道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中新社、新傳媒資料室
騰訊季績勢大跌
2017年每股盈利為7.598元人民幣;單計該年第四季,每股盈利為2.109元人民幣。
《湯森路透》綜合分析員預期, 去年每股純利雖增至約8.49元人民幣;惟第四季預測純利僅得1.658元人民幣。
換言之,集團第四季純利按年跌24.8%。
原因是2017年騰訊旗下多間子公司及持股公司分拆上市,易鑫集團(02858)、眾安在綫(06060)、閱文集團(00772)、搜狗(美股代號:SOGO)、Netmarble(韓股代號:251270)及Sea(美股代號: SE)等。
圖片:中新社
第4季欠缺分拆收益
然而,去年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數目大幅減少。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業績報告僅列出美團點評—W(03690),故反映上市收益的首九個月的其他收益淨額僅87.62億元人民幣。
即使第四季騰訊音樂(美股編號:TME)、同程藝龍(00780)分拆上市,預期有關收益總和仍低於2017年。
雖然如此,預計騰訊2018年第四季收入將錄得可觀增長。據《湯森路透》的綜合預測,騰訊全年收入約3,117.4億元人民幣。
已公布的首三季收入為2,277.98元人民幣,故第四季收入預測約839.42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同期的663.92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為26.4%。
中國通海證券投資部副總裁方德霑預料,騰訊的盈利能力稍為下調,全年收入增長近30%;
撇除一次性收益的全年純利增長為15%,而撇除一次性收益的第四季純利增長為10%。
另外,微信小程序中的10款小遊戲,月流水量逾千萬元人民幣;以及在去年第四季十分熱門的《我叫MT4》推動下,業績或有小驚喜。
日前野村發表報告,騰訊王牌遊戲之一《王者榮耀》吸金力暴升,料2月的總體付費金額達71億元人民幣,按月大增逾136%。
「流水量按月升一倍是很誇張的數字,升幅主因為騰訊去年第4季該遊戲做改版,新玩法似《堡壘之夜》。」
該遊戲全年流水量逾210億元人民幣;上半年約100億元人民幣。
積極洽談新射擊遊戲
上週五(8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於本年第八次公布國產網絡遊戲審批信息,騰訊再有遊戲上榜。
由集團做發行的手機遊戲《完美世界》在2月獲批,並於上週三(6日)上架,屬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MORPG)類遊戲,其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較高,乃騰訊最近面世的遊戲中吸金力最強。
騰訊發行能力果真不負眾望,據瑞信報告指,該遊戲於數日內即高踞蘋果iOS遊戲下載榜榜首。
富瑞預計,《完美世界》首日總收入約4,000至5,000萬元人民幣,往後貢獻每月總收入或超過6億元人民幣。
「代理遊戲帶來的分成對騰訊幫助好大。」有報道指,騰訊有意將2019年熱爆的《Apex Legends》引入內地,目前正與美國遊戲公司藝電(Electronic Art)洽談。
「《Apex Legends》還厲害過《堡壘之夜》,推出一個月時間已達到後者營運三至四個月的收入水平,要知道《堡壘之夜》本身收入增加的速度是高過《王者榮耀》。」
縱然《絕地求生:刺激戰場》(PUBG Mobile)仍未獲批版號,但騰訊固有遊戲的表現仍不錯;加上遊戲審批已重啟,方德霑有信心遊戲業務仍然是黃金產業鏈。「因為未來會有愈來愈多遊戲批出來。」
方德霑續道,重點在於當其他同類的射擊類遊戲獲批,間接對同樣經營射擊遊戲的騰訊有利。「目前先批國產遊戲版號,但未來總會批國外遊戲,騰訊業績將會見好。」
方德霑又表示,騰訊的網絡廣告服務將承接升勢。雖然去年第四季起經濟放緩,但市場仍有增長;而且受影響的廣告主主要是汽車、房地產等版塊,惟騰訊的廣告客戶更多是來自遊戲及消費類。
「過去數季,集團廣告收入的增長率均超過40%,2018年第四季要維持約40%的增長不是問題,因整個行業大概都有這個數字,但要再增速,相信要到2019首季。」
加上騰訊現時着重企業對企業(B2B),改革整個架構,效果廣告(performance-based advertising)會愈來愈大。以目前增長趨勢來說預計明年網絡廣告業務貢獻的收入會超過20%。
至於騰訊大力發展的雲服務,以及在內地擁有支配地位的支付業務,方德霑亦相當看好,預計在兩者帶動下,明年「其他」業務收入的比率將近30%。
「去年11月開始, 騰訊已為不同機構如政府機關、遊戲開發商、金融和零售機構,落實多個雲的解決方案。雲的增長會很快,並以倍數速度增長。」
支付業務增長超越網絡廣告的數字,因其支付服務多在實體經濟中發生,從線下所收的佣金較高,變相增長亦快點。
方德霑估計, 到2020年,網絡廣告、雲以及支付業務佔騰訊總收入的比率會達到50%, 與旗下的泛娛樂包括遊戲、音樂等的增值服務業務,將平分秋色。
「整個轉型應該在這兩年發生, 騰訊之後會發展成B2B、企業對個人(B2C)都處理到的公司,而這兩方面更會產生協同效應。」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