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依然買股票

投資

廣告

猶太假期,以色列情報機關鬆懈,遭到中東敵國突襲,造成大量人命傷亡。以色列憤怒不已,立即報復,美國國務卿也坐專機到以色列商討局勢,油價急升——讀者以為筆者在談近期發生的事?不,這是50年前的事。

10月初,筆者觀看了《以色列鐵娘子:梅爾夫人》一片。電影不算太好看,不過夠「應景」。因為大家都知道,早前中東戰火再燃,以色列和哈馬斯開戰,引發全球關注。
《梅爾夫人》一片的背景,剛好是50年前的1973年,當年爆發了「贖罪日戰爭」,規模比今天大得多。而「贖罪日戰爭」後,大舉進犯的埃及,接受調停,並承認了以色列的地位,也是首個和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所以今次衝突,就沒有埃及的參與了。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

本欄並非談政治歷史,但網上的KOL都愛說甚麼「地緣政治風險」。最常聽到的意見,不外乎就是「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油價將會大升,股市勢將受壓,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黃金將受追捧」之類的廢話。
事實上,衝突後,油價單日是抽升(但之前已在升),不過股市是連升幾日,黃金也沒有被追捧。為何會這樣?很簡單,歷史不會簡單重複。能夠判斷甚麼會重複、甚麼不會,才是最考功力。
撇除政治立場,看看客觀現實:以色列的外交軍事經濟實力,已較50年前大為增長;相反,哈馬斯之類,縱有「理想」或「意志」,可是辦大事,還是要靠「銀紙,銀紙,以及銀紙」。
值得一提的是,50年前的中東衝突,間接改寫了過去50年的金融市場秩序。這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甚至美國都沒有料到的。
話說當年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衝突中,美國支持以色列。阿拉伯諸國當然不滿,於是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油價大升,幾年升300%。結果造成美國通脹,甚至造成美元危機。
當時全世界使用的,是名為「布列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BWS)的怪胎。就是各國(主要是歐洲和日本,當時中國印度巴西之類還是極貧窮)的貨幣和美元掛鈎;而美元則和黃金掛鈎,變相是一個「A貨」金本位制。
不過,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導致美元危機。於是乎時任總統尼克遜以美國利益優先,宣布不再信守BWS,也就是宣布金本位制死亡。
金本位死亡,打後就是法幣(fiat currency)年代,講個信字,美金任印(其實其他國家的貨幣也是),江湖從此多事。
最初,當然是引起市場大亂。同時間,打後50年,股樓飛升,金融市場蓬勃,經濟金融成為顯學,金融家搵大錢。
今次會否又「歷史重演」?相信很難。首先,金本位制已經廢除;此外,部分阿拉伯國家已被美國收編,雖然不會支持以色列,但亦不會搞禁運;最後一點,很多網友都有提到,石油依然重要,但和50年前的重要性相比,已經差天共地。
可以給大家一個數字:「贖罪日戰爭」到現在,美股升40倍(連及股息再投資則逾100倍)。至於通脹?大約是升了6倍。油價呢?和通脹差不多,也是升了6倍左右。
所以買股票當然是好投資。打仗?無驚過。即使下星期台海開戰,筆者還是會買股票(但就未必買港股、A股或台股了)。

撰文:李聲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