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範式轉移 香港樓市高位跌7成

香港樓市︳房地產市場範式轉移 港樓高位跌7成︳格爾專欄

投資

廣告

全世界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一場「範式轉移」,而香港的樓價更有可能因此從高位下跌7成!

最近筆者翻看自己年少時的博客文章,在2017年發表了三篇樓市長線預測,推論香港樓市長線將下跌七成。
現在回看發現雖然當初文筆稚嫩,現實中也出現了一些加速因素,但當時的分析大方向是正確的。
以下是筆者當時(仍是22歲大學生)的主要論點:
(一)年輕人購買力不足,大多需要上一代資助「上車」,情況不可持續;
(二)新一代的思維改變,部分有能力置業者寧願花錢去旅行,也不願成為樓奴;
(三)移民潮,當時每年有7,000多位中產人士移民。(這一點近年大大加速了)。

一舖養三代成過去

(四)新移民結構不理想,當時大部分新移民都是來港一家團聚,沒有置業需求。

(五)香港對內地富人失去吸引力。
(六)人口結構不理想,生育率低,老年人口翻倍。
(七)人工智能(AI)引起中產失業潮:香港四大支柱,金融、物流、服務、旅遊的前三者,都易受人工智能的衝擊。
以上論點中第三點出現了加速,第四點有高才通後也出現了變化,衝擊最大的第七點尚未發生。
香港樓價有沒有可能真的大跌七成呢?讀者不妨一起看看市場上其他「範式轉移」的例子。
一舖養三代曾是不少投資者的信仰,但電商興起後出現範式轉移,有商舖租金下跌七成以上。
Uber(美股代號:UBER)出現後,市區的士牌價下跌了六成。

在家工作興起後,原來寸金尺土的紐約寫字樓空置率,接近三成。
上世紀90年代日本樓市崩盤,東京樓價連跌20年,由高位跌了80%。原本看似不可能的極端情況,在「範式轉移」下都有機會發生。
現在全球樓市在發達國家生育率,普遍低於人口替代率的情況下也發生了「範式轉移」。
人口下降趨勢意味著長線住宅需求將大幅下降,供應也會隨老年人口過世而重回市場,樓市由供求倒置。
當一個市場失去上升預期,資金便會流出,轉移至有利可圖的板塊,未來房地產失去投資屬性,只剩下自住價值。
香港樓市比其他地方更嚴峻,除了人口引起的「範式轉移」外,還要面對上文所述的挑戰,另加,筆者2017年未能預計的貿易戰,人民幣貶值和未來北都的50萬伙供應。

樓市的「範式轉移」已經成為溫水煮青蛙的不可逆轉危機,可惜仍有不少市民當局者迷,連部分地產商也未能獨善其身,唯獨香港富豪李嘉誠再一次把世事看透,一早已把資金從樓市抽走,分散到世界各地的不同產業,香港人跟誠哥走向是不會吃虧的。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