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 跑贏 資料圖片

恒生外國公司綜合指數 跑贏大市有理

投資

廣告

2023年至今,港股市場的疲軟表現,讓大部分投資者感到失望。然而,恒生外國公司綜合指數(外國公司指數)跑贏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並逆襲了後三個指數的下跌趨勢。

2024年初截至本週一(2月26日),外國公司指數上漲10.1%;但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下跌2.4%、0.8%和9.9%。

2023年外國公司指數上漲1%;但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下跌了13.8%、14%和8.8%。

指數表現的差異,反映了投資者對外國公司不同的投資態度。換言之,投資者並非整體看空港股,而是更選擇性地將資金配置到港股市場。

據恒生指數公司,外國公司指數提供一項香港市場指標,反映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的整體表現。也許讀者會問如何定義外國公司,因為在港交所(00388)的上市公司,除在內地註冊的H股公司外,大部分都是在外國註冊。

私有化消息有利有弊

外國公司在指數的定義,是指公司在內地及香港以外的海外註冊,並在內地及香港以外的海外經營主要業務。筆者認為重要的一點是業務地理覆蓋範圍。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港股市場以海外注冊的上市公司為主,但它們大部分業務重點在內地和香港。

目前,恒生外國公司綜合指數的成分股並不多。一方面,該指數對這些少數成分股的股價表現很敏感;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可供投資者投資的外國公司並不多。

外國公司指數構成股票共有11隻,其中包括俄鋁(00486)、宏利金融(00945)、L’OCCITANE(00973)、新秀麗(01910)、普拉達(01913)、VESYNC(02148)、兗煤澳大利亞(03668)、金界控股(03918)、Fast Retail(06288)、DYNAM JAPAN(06889)和法拉帝(09638)。

最近,私有化消息提振了該指數中的一些外國公司,也帶動了指數的上漲。事實上,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

筆者認為,指數中的外國公司遇到的一個難題是,由於在香港上市,因此股價受到香港股市整體供需和估值的影響;然而,指數中的外國公司主要業務在內地與香港以外,其公司業務估值更多地受到海外經營環境的影響。

因此,外國公司的大股東,可能會覺得上市公司股價無法反映公司業務估值,所以大股東私有化上市公司的想法就會出現。

風險在於一旦私有化計劃公布,股價將會作出積極反應,股價上漲後或會降低大股東之前對上市公司進行私有化的積極性,一些公眾股東在股價上漲後買入可能會反對私有化,除非私有化價格上漲。當然,一些低價買入股份的公眾股東,或會利用私有化消息在股價上漲後獲利。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陳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