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幾時可以買?內地行業整改有排都未完 而家撈底平台股等於自願跳火坑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iStock
讀者本週若在網上遊走,市場聲音開始趨向單一化,未來經濟活動監管如何?是否會逐漸步內地科網股監管風波後塵(最新就有滴滴出行手機應用程式(App)下架)?
另在這個以中、西橋樑見稱,以及以往靠法律原則行事,並賴以維生的香港金融經濟體系,最終的營商環境與生態,又會如何發展下去?投資者只能各自想像。
商家各自盤算後路
正如過去所言,大部分「商家佬」一向不會理會普羅大眾所擔心的民生問題;反而,其所最關注的,乃風險與回報是否有數得計。
一旦認為回報有限,而風險難以計算;又或者覺得投資不值博時,通常會有幾個舉動:
(一)改變經營策略(例如滙豐控股(00005)如今專注發展大灣區並放棄部分歐、美業務);
(二)減低政策風險,亦即避開地雷陣(例如本週有外媒報道指部分大型科網公司,有意為保障員工而放棄在港業務);
(三)撤資(即減少在港投資,當中的「資」,自然包括人材)。
那未來在港企業營商環境如何?這就不難想象了,便是不如以往般國際化,以及正如港股大趨勢一樣——「A股化」。
所以,如果讀者仍想長期投資香港魚缸,應盡早習慣「A股化」及內地資金炒法,以便盡早適應;否則,不妨作兩手準備,學好其他投資市場(例如投資美股)。
讀者可能會問,那麼企業專心做生意便可?
這又未必,讀者看看今期最熱的維他奶國際(00345),本來香港市民皆「飲佢奶水大」,惟如今隨時兩面不是人,最少股價表現,已反映現實中確存在相關風險。
仍然不信?與讀者回顧滙控歷史,以往英治時期,投資者要不視其為地方銀行股;要不則視為半隻國際銀行股,但近年已不能夠再食「中西兩家茶禮」。
加上受疫情及派息政策影響,其股價反覆下跌;所以集團業務發展方向,近年逐漸從國際線走向大灣區發展,股價亦即起死回生。
回看美國兩大主導財策者,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鮑威爾和財長耶倫於6月先後「放鴿」。
加上6月失業率意外地反彈0.1個百分點,至5.9%,降低投資者對當局短期內「收水」預期,市場繼續炒「水多」,美股三大指數中期仍然偏好。
值得留意,若投資者認為部署投資策略時,炒「水多」是考慮因素之一,則建議關注美國聯邦儲備局資產負債表規模(見圖表一)。
事關在聯儲局一直承諾實行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QE),以及維持每月買債1,200億美元之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理應因當局持續買債而不斷膨脹,故一旦發現規模不升反跌,便暗示當局可能已暗暗「出手」,這數據應較從決策者發言「出口術」,來估算財策是否已發生變化來得合理。
此外,從事購買商品作原材之企業,或感受到近數月商品物價上升之苦。
事實上,與2008年金融海嘯Fed放水與推行QE時一樣,商品價格均大幅波動,這從CRB商品指數可見一班(見圖表二)。
行業整改沒完沒了
如今,市場持續熱炒「多水」以及疫後經濟重啟;加上海航運費波動,中小企在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下,一路報價又一路要估蝕多少錢,未來中小企結業潮有機會重臨,而這會否影響實體經濟復甦勢頭,確值得投資「疫後重啟股」者深思。
至於恒生指數繼續叫苦連天,不經不覺在3月初至今,介乎約27,700點至29,500點此1,800點範圍內,游走逾四個月,暫未見大方向;若然相信「十個牛皮九個淡」,在技術破位前,策略上仍以守代攻較佳。
部署方面,所有短炒消息股/板塊皆可嘗試,惟獨平台科網股暫勿沾手。
主因內地整改行業生態未完,繼阿里巴巴(09988)旗下螞蟻上市受阻、騰訊控股(00700)被中國監管部門要求將旗下與金融相關的業務,整合成一家新的金融控股公司後;近來又來一隻滴滴出行App被下架,行業調整期何時了實難料,此際入場「撈底」猶如火中取栗。
最簡單看騰訊、小米集團(01810)、美團(03690)及快手(01024)等圖表走勢,要麼彈完即散;要麼反覆尋底。
尤其是隻快手走勢真是「差到無朋友」,就算股價自高位累跌不少,惟現價仍較招股價高;再考慮現時與招股當時行業生態環境大不同,真心落不到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